1)第383章 给民间诗刊拉赞助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明华自然不知道已经有人勇敢走出这一步,和出版社讨价还价争取到了版权收入。

  这种事都是作家和出版社秘密签署合同,没人会公开场合说。

  今天没课,早上刚下了雨天气比较凉快,中午吃完饭方明华看着外面的天空,突然有一种冲动。

  他想去找一个人。

  诗坛北大三剑客的之一“西川”。

  三年前(1984年)的春天,方明华应作家出版社编辑的邀请来燕京修改他写的《闯关东》,那时候他刚刚担任负责诗歌散文组的副主编,所以在办完正事之后专门去了一趟北大找到西川。

  那时候西川还是燕大五四文学社的社长,两人聊了好长时间,通过他方明华又见到已经在政法大学教书的海子。

  问他们要了最新写的诗歌,还鼓励他们向《延河》投稿。

  后来以后两人就再没接触过,只是偶尔西川会给杂志社寄来他写的诗歌。

  今天,方明华突然想见见他。

  西川现在已经从燕大毕业,在新华社《环球》杂志社做编辑,方明华准备去他单位找他。

  《环球》杂志社在宣武门西大街,方明华直接坐面的赶过去,很巧,他在杂志社三楼找到正在忙碌的西川。

  看上去比三年前成熟了许多,没有了往日的青涩。

  看到是方明华到来,西川颇感意外,又惊又喜。

  “方主编,你来燕京出差?”

  “我在鲁院临时代一段时间课,今天没事所以来找你。”方明华笑道。

  “坐,坐”西川手忙脚乱将放在沙发上的书刊稿件移开。

  “房间比较乱,不好意思啊。”

  “大家都一样,我们杂志社也是如此.整齐就不叫编辑室了。”方明华笑道。

  西川的办公室有两个人,看到方明华进来就借故出去,留给两人聊天。

  喝了一口茶,方明华才关心问道:“西川,做编辑工作习惯吧?”

  “刚开始真有点不适应,现在算是习惯了。”西川倒也诚实:“自己写作和做编辑,简直是两回事。”

  “是啊.后者可比前者枯燥多了。”

  两人又聊起各自现状,西川告诉方明华,他正在和几个朋友筹办一个民间诗刊《倾向》。

  民间诗刊是热爱诗歌的人在小范围发行的诗刊,印数比较少,不定期出版的,用于诗歌爱好者之间相互交流,印制粗糙由于没有正规刊号,经常会被官方查封。

  八十年代是现代诗歌的高光年代,自从七十年代末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诗刊《今天》之后,各地的民间诗刊层出不穷,几乎每个诗刊团体就有自己的诗刊。

  像蜀省尚中敏、杨黎等人办的诗刊《非非》,苏省青年诗人韩东和云南青年诗人于坚创办的《他们》,燕京诗杨炼、林莽、多多、雪迪等成人创办的《幸存者》等等,据统计全国有几百种之多。

  所以,现在方明华听西川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