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3章 给民间诗刊拉赞助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创办民间诗刊也不足为奇。

  “除了你,成员主要有谁?”方明华随意问道。

  “海子、骆一禾,还有欧阳江河,申城的陈东东等人,我们创办的这个诗刊主要是对付伱的朋友。”

  “我的朋友?”方明华有点不明所以。

  “就是蜀省的尚中敏。”西川语气中带着一丝幽默:“据我听说你们关系不错,他专门赶到西京和你理论,你去年到到蓉城他还专门请你吃了火锅。”

  “这事你都知道?”

  “诗人嘛,经常各地乱跑,这种野史比诗歌传的还快。”

  方明华听了哈哈大笑。

  “确有此事,蓉城的火锅确实不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巴适。”

  两人又开玩笑一阵,西川才说道:“尚中敏他们创刊《非非》提倡口语化写作,而我们坚决反对诗歌口语化,提倡诗歌的创作首先是一种对艺术负责的写作态度,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精密处理,充分发挥各种写作技术的艺术效果,从而准确地表达诗歌的主题.”

  西川滔滔不绝说着,方明华认真听着。对于西川这种诗歌创作理念方明华还是很赞同的。

  “西川,你们创办诗刊,有没有什么困难?”方明华关心问道。

  听到这话,西川脸色有些尴尬。

  过了下他才说道:“方主编,不瞒您说,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像《倾向》这样的民间诗刊,并不对外公开出版,基本上都是内部交流,但印刷、纸张都需要资金,所以只有支出没有收入。”

  “那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方明华又问道。

  “一方面,我们自己自掏腰包,大家都上班了嘛,好歹有工资和一点稿费,另一方面看能不能拉点赞助,当然做广告也没人看,主要是有的企业老板喜欢诗歌,愿意慷慨解囊。”

  原来如此!

  方明华略一思考,说道:“西川,我帮你找个喜欢诗歌的老板,让他给你赞助怎么样?”

  “真的?那太谢谢你了,”西川顿时喜出望外。

  方明华也没啰嗦,直接拿起西川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外地号码,自然是打给自己铁哥们赵红军的。

  “红军,我,明华。”

  “明华,是不是在燕京乐不思蜀了?还是又找了个姑娘?你可不能对不起棠棠啊。”

  “去去.给你说个正事。”方明华懒得和他开玩笑,就把见到西川,他们创办民间诗刊缺少资金事简单说了一遍。

  “西川是我朋友,我给他说你也爱好诗歌,现在又是大老板,所以让你公司赞助点。”方明华最后说道。

  卧槽!

  你这唱的哪出戏?

  电话对面的赵红军愣住了。

  我的公司还不是你的公司?

  还有,我爱好个锤子诗歌?

  不过他马上明白过来,立刻大声说道:“明华,你找对人,我特喜欢诗歌,你问他需要多少?”

  “我朋友问你需要多少资金?”方明华转过来西川。

  “现在我们诗刊正在筹办阶段,我估摸了下,5000钱就够了。”

  “5000?我们公司愿意赞助两万,把你的地址告诉我,明天我让财务把钱给你们汇过去。”

  果然财大气粗!

  西川拿过电话,连忙感谢。

  挂掉电话,方明华又笑着我准备以个人名义出2000块,表示对你们诗刊的支持,同时希望有好的诗歌可以向《延河》杂志投稿。”

  西川自然感激不尽。

  《倾向》毕竟是自己小圈子里玩的,可《延河》是公开出版,当然后者影响力极大。

  “干脆,方主编,你也加入我们团体吧?”西川发出邀请。

  “我可比不上你们这帮诗人。”方明华说道。

  “我知道,你主要以创作小说为主,挂个名也行。”西川说到。

  这个,方明华同意了。

  将来自己不干主编了,找些志同道合的人玩玩也行。

  “西川,海子最近干嘛呢,还在政法大学吗?”方明华问道。

  “没有”西川摇摇头:“到西南一带远游去了,估计现在蓉城找尚中敏。”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