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2章 181“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181“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

  故事也不长,两万字左右,方明华只用了四个晚上就将其写出来。

  第一个读者就是自己的女朋友宋棠棠。

  在方明华的单身宿舍里,姑娘很认真看完这篇小说,抬起头眼眶红红的。

  “我真没想到你能把教师这个职业写的这么伟大,科幻小说还能这么写。”

  “科幻小说并非只是给孩子看的,也并非只为了科普。”方明华拿起手绢很温柔的给姑娘擦了擦眼睛里泪水,认真说道。

  “科幻小说里有社会批判、人性洞察,他们要写社会、写民族、写对科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可是,明华你这样的做法会引起某些人不高兴。”宋棠棠的眼神里露出一丝忧虑。

  “你觉得我会怕?”方明华捧着姑娘的脸忍不住在她的红唇上轻轻吻了一下,脸上露出笑容。

  “我说过,大不了我不干这编辑这活,去香江写书,伱可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喽。”

  听了这话,宋棠棠忍不住笑起来:“你呀,动不动嘴上就撂挑子,其实干的比谁都欢实。”

  “俗话说的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既然现在还在干,就要干好。”方明华说道。

  “那好吧你准备投到哪里?”

  “当然是蓉城的《科学文艺》”

  蓉城,人民南路的《科学文艺》杂志社。

  和同城的《星星》诗刊杂志社相比,这里显得分外冷清,刚刚上任不久的主编杨筱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看着一份报告,秀眉紧蹙。

  这是上一期的《科学文艺》发行量,仅仅只有1000册!

  要知道,就在三年前,《科学文艺》的发行量高达20多万册!

  更糟糕的是,从今年开始,省科协不再给杂志社提供经费支持,杂志社要“自寻出路,自己组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活下去,这是杂志社的第一要务。

  为此,杨筱不得不想办法养活杂志社:做幼儿识字卡片、开发了幼儿故事读物,结果很畅销赚了几十万。

  《科学文艺》就是靠这样“以副养正”,日子过得也不算太差,但是自己的主业毕竟是科幻小说。

  她是多么怀念科国内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啊。

  那一年,国家刚刚从那个特殊时代走出来,总设计师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打破了思想禁锢,唤醒了科技工作者的热情。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科幻文学正迎来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正式出版,发行了150万册,加上后来的连环画版共发行300万册,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而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这些早已经已成名的科幻大家也先后发表了新作,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都是科幻史上的名篇。

  加上迅速崛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