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181“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的王晓达、魏雅华等,科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迹象。

  但是这一切到去年戛然而止。

  曾经风靡一时的“四刊一报”(《科学文艺》《科幻海洋》《智慧树》《科学时代》和《科幻小说报》)现在只剩下《智慧树》和《科学文艺》苦苦挣扎。

  更令杨筱心痛的是那些科幻文学作家,54岁中国科幻文学领军人物郑文光突发脑溢血,失去创作能力,叶永烈退出科幻界转而写报告文学,童恩正和萧建亨先后出国其他科幻作家纷纷封笔。

  没有了科幻小说作家写出好的作品,即便有市场,又有什么用?

  “真应了《红楼梦》里那句话,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杨筱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门被敲开,编辑谭楷拿着一份稿件兴冲冲走了进来:“杨主编,你看看这份稿件。”

  “怎么?遇到好稿子了?”杨筱笑道。

  “是,你看。”

  杨筱接过来一看:《乡村教师》,就认真读起来。

  刚读了一段,杨筱秀眉微蹙。

  他认真读这是科幻小说?

  这明明就是“伤痕文学”嘛……

  描写某个封闭的小山村所呈现出来的落后和愚昧。

  这种小说现在一抓一大把而且写的比这还深刻。

  如果不是看到潭楷这样子,杨筱就不打算读起来,浪费时间。

  但是她看到笔锋一转,出现了在银河系的光年尺度的两大文明的宇宙战争,马上意识到这真是一篇科幻小说。

  “双线叙事的结构的小说?”

  杨筱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个名词。

  通过两条叙事线共同展现同一个主题。即便两条叙事线偶然相交,也只是空间层面的物理相交,剧情上仍无内在联系。

  难道是作者想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星际战争和李老师临终告别),来表达“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一思辨性主题?

  对,就是这个!

  因为书中还提到了鲁迅。

  鲁迅的小说杂文杨筱看的多了,十分熟悉。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杨筱对此十分自信。

  只是……如果真是这样,这篇科幻小说只能说好看,但绝对谈不上精彩。

  但是她看到中途的时候,两条叙事线“突然”相交了!

  怎么会这样!

  竟然会这样写!

  杨筱被作者这突然写法惊呆了!

  他的学生们(大概率是没有继续深造的可能)最终用他教授的知识拯救了人类拯救了地球。

  在一片愚昧的黑暗中,那点点希望的火光最终照亮整个世界黑暗!

  她现在已经顾不得分析文章结构,而是被后半片的文字所震撼。

  特别是看到那段碳基联邦的最高统治者和议员之间的对话: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像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这是对教师最高的礼赞!

  杨筱看完以后,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这两年看到的最好看科幻小说,没有之一。

  “作者是谁?”杨筱急切问道。

  “明华,《延河》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潭楷回答道。

  什么?是他?!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