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三章秦匈骑兵战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主的战马后,终于,冲到了铁甲军的面前。

  两军立即开始了短兵相接,矛对矛,刀对刀,互相砍杀。

  早在匈奴人快接近时,前几排的锐士们立即收起了弩箭,左手持丈二长矛,右手举着环首弯刀,迎战匈奴人。

  此时,就是考验长蛇腰身是否强壮的时候。一旦蛇腰被敌人冲断,那剩下的首尾相绞的战术,也就无法实施,甚至有被敌人破阵的危险。

  因此,后排的铁甲锐士,一边继续弩箭施射,消灭冲到近前的敌军;一边要及时对失去位置的腰身补位,使蛇腰时刻保持稳定完整。

  蛇腰部的任务是,吸住足够多的敌人,随后,蛇首、蛇尾则从两翼席卷而至,将敌人围住砍杀。

  在这种短兵相接的阶段,铁甲锐士会自动三人一组,组成战斗小队。

  一人与马上的敌人格斗,一人专刺座下马,另一人则负责保护,扫清周围的危险。

  这样的三骑一组的小队战术,是王威在实战中,逐渐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较为有效的杀敌办法。

  这种战法,在平时的训练中,被王威强化,已经越来越熟练。

  相邻的锐士之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一个杀戮组合,然后迅速转向下一个敌人。

  本来重装铁骑在装备上就占据优势,在局部接触战中,又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任凭对手再强大,短兵拼杀也根本不是铁甲军的对手。

  眼前,匈奴人的纵队冲锋,虽然能以较小的受敌面,减少秦军弩箭的杀伤,快速接近秦军。

  但在接敌时,由于匈奴人瞬间投入的兵力较少,这样就给王威的三人小队战术,提供了任意屠杀的机会。

  匈奴人的冲击一波接一波,秦军的三人组合忙不迭的砍杀。

  骑在光腚马背上的匈奴人,不断从马上跌落。

  间或也有秦军锐士,中了匈奴人的刀,跌落马下。旋即,后阵中立即补充上来,再次形成三人组,对着匈奴砍杀。

  即使长蛇阵中的弩箭依旧密集,即使蛇腰部的三人组合尽显神威,无奈,匈奴的骑兵实在是太多了。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长蛇阵腰部,已经聚集了数千名匈奴人。

  王威在中军见火候差不多了,将大戟再次举起,左右晃动。

  军令官立即升起令旗。

  一字长蛇阵的首尾两端,迅即启动,向中央的匈奴人卷杀过来。

  右贤王见长蛇阵的首尾开始绞动,早有准备,立即指挥两员万骑长,各带本部一万余骑,向蛇头、蛇尾扑去,试图拦住秦军,防止中央的匈奴骑兵陷入秦军的包围。

  战场上,呈现出一种胶着而又残酷的绞杀状态。

  任何一方,稍一退却,就会动摇整个战场形势,给全军带领毁灭性的打击。

  王威在军中命军令官再次升起令旗。

  这次是三面皂色的将军令旗同时升起,将士们立即明白,那意味着两个字:“死战。”

  以一万铁甲军,抵抗七万匈奴胡骑,到此时,除了死战,摆在铁甲锐士面前的,还有其他路可走么?

  虽然铁甲军的全副铠甲装备,防护严密,但毕竟匈奴的人数占优。

  眼见得秦军的长蛇阵,在肉眼可见地向后慢慢退缩,这是有些不支的信号。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