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7章 大争之世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大争之世,什么样的国君,才能被称之为“霸主”?

  国力、名望,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就是自己与国家的影响力。

  所以齐侯杵臼才会这般不遗余力的敲打齐国附近的小国,同时笼络宋国、卫国,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甚至是鲁国,也被杵臼帮助过。

  当年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

  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侯杵臼闻讯便亲自带兵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

  因为杵臼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

  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

  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

  杵臼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

  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值得一提的是,杵臼虽然想按照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尤其是范氏)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这也是准霸主与霸主的差距。

  这让杵臼暗暗地下决心还要与晋国缩小差距!

  不得不说,晋国的国力的确强大得可怕。

  以至于让杵臼都有了心理阴影。

  尤其是昔日的平丘之会,楚灵王被杀,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修复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

  晋昭公认为这便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

  晋昭公带领着六卿当中的五卿,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诸侯,再次会盟。

  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

  周天子同意后,晋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见杵臼。

  叔向依礼对杵臼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

  杵臼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所以只能答应赴会。

  当时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

  但杵臼从会盟结果中看到已经有一定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

  大家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那一次的平丘之会,杵臼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

  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杵臼认为齐国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直到十多年后的现在,杵臼这才敢于以霸主的名号,联合诸侯伐吴。

  只是,没想到会是一败涂地的结果!

  此时吴国的大将们还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