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明、清代的茶,茶的别称_初唐逍遥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烘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水质评鉴,是品茶的又一要素,也是明代茶书论述的又一重点。前人一贯对水的鉴别十分重视,明代也有专着,如田艺蘅撰的《煮泉小品》(1554年),全书5000余字,分为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井水、绪谈十类,议论夹杂考据,洋洋地阐述了各类水的具体状况,虽然不乏可议之处,但仍不失为一本系统的烹茶用水着作。

  在宋、元时代之后,中国人所饮用的茶,固形茶是最通行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代以后,认为固形茶是奢侈浪费,已经失去茶的真味,同时要人民节省劳力,於是废止末茶(使固形茶成为粉末的)而鼓励人民喝一种连茶叶的煎茶。这一种从固形茶到煎茶的大变化,使得中国茶书的根底发生动摇,但随着煎茶的普及,关於茶的知识的需求也格外提高。

  从明代开始,有茶政之设,正式管理以茶易马的互市,这种机构称为‘茶司马‘,为官家正式设立管理茶政的大组织,可见茶在当时已占明朝军事与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

  清代伊始,就废弃一切禁令,允许自由种植茶叶,或设捐统收,或遇卡抽厘,以讫於民国的茶政。从此可看出:茶是人民不可缺少的主要饮料,所以才视之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

  进入封建末世的清代,虽然有过‘康乾盛世‘,但终究无可挽回地走上了政治经济的式微之路。在这种新的格局下,中国茶文化虽然不免受到影响,而饮茶却更为平民化、更为普及,只是清代二百六十多年间,茶的着作只有十多种,其中有的还下落不明,与明代的盛大状况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清代的痴茶、爱茶、醉茶之士,并非完全在传统中作茧自缚,他们也有鲜活的思想和勃发的创造。只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大多融会到诗歌、小说、笔记小品和其他着述之中。

  丰富地载录清代茶事的书,当首推《清稗类钞》。这部书由清末民初人徐珂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叁考报章记载而辑成,大都是反映清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的。该书中关於清代的茶事记载比比皆是,如‘京师饮水‘、‘吴我鸥喜雪水茶‘、‘烹茶须先验水‘、‘以花点茶‘、‘祝斗岩咏煮茶‘、‘杨道士善煮茶‘、‘以松柴活火煎茶‘、‘邱子明嗜工夫茶‘、‘叶仰之嗜茶酒‘、‘顾石公好茗饮‘、‘李客山与客啜茗‘、‘明泉饮普洱茶‘、‘宋燕生饮猴茶‘、‘茶癖‘、‘静叁品茶‘、‘某富翁嗜工夫茶‘、‘茶肆品茶‘、‘茗饮时食肴等等,成为清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