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四章 反对的奏折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不该趁人之危,把朝鲜并入大明。

  即使朝鲜主动要求内附,大明也应该拿出宗主国的气度,让朝鲜依旧做大明的藩属国。毕竟朝鲜要求内附曾有过先例,而当时大明的皇帝最终没有同意朝鲜内附,并且好生安抚了一顿。

  当时那些上书的大臣对李景是好一顿吹牛拍马,说李景乃不世之名臣,岂能在朝鲜为难之时将之吞并?那样实在有损李景的威名,也有损大明的声誉,让朝鲜继续立国方能彰显大明的宗主国身份。[58810957明朝大丈夫明朝大丈夫]588首发明朝大丈夫594

  对那些大臣的上书,李景的回答是:大明凭什么平白帮朝鲜打仗,帮他们驱逐外虏?如果朝鲜给予了大明应得的回报也就罢了,可是朝鲜自依附大明以后,除了跟大明讨要好处,寻求帮助,给过大明什么?这样的藩属国还不如大明的各个行省,起码行省能帮朝廷缴纳赋税,帮朝廷养兵。

  如果朝鲜想要继续让大明庇护,那就得并入大明,否则,大明没有义务花费那么多钱帮朝鲜打仗。而朝鲜并入大明以后,朝鲜的事,就变成是大明的事,出兵,出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朝鲜继续做大明的藩属国,给自己留个好名声,这样沽名钓誉的事情李景是不会做的。

  朝鲜内附明显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情,大多官员都能看出这一点,因此上书反对李景的人不多,李景对上书的那些人一番驳斥,令众人哑口无言,轻松地便把那些人给打发了。

  但是像朝鲜那种情况都有人上书反对,何况这次跨海远征吕宋?因此李景早做好了应对群臣的准备。

  而且从心里说,李景并不怕有人反对,更不怕大臣们说话,李景重设都察院,重建科道就是不想塞绝言路。

  只是李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上书反对,李景粗略地数了数奏折,反对出兵的竟然有二百多人。要知道京里的官员一共才多少人?显然,很多低级官员也上书反对出兵吕宋。而且李景还发现,京里退休的那些官员和一些国子监的学子们也联名上书反对出兵。

  看到这么多人上书,李景知道想像上次那样把众人打发掉怕是不大容易。

  翻看着诸臣的奏折,李景琢磨着如何说服这些人,不过看了四五本之后,李景便觉得脑袋一阵胀痛。

  只见奏折里面引经据典,从尧舜禹汤说到秦皇汉武,从唐宗宋祖说到本朝太祖成祖,满篇不是引用圣人之言,便是孔子曰,孟子云,很多典故李景都不知道出处,有些语句甚至都看不懂,把李景看的一个脑袋有好几个大。

  现在李景终于明白为什么明朝的皇帝爱对大臣们施行廷杖了,这帮人实在是欠揍。

  明明是正常的议政议事,偏偏累嗦的说这些废话,有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的时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