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_这个大清不对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多的主。

  打仗说白了,还不是看谁人多势众么?

  只要数量够多,即便一战打不赢,也可以玩消耗战啊。

  当初大清被妖道李长青打跑,不就是因为妖道战傀无穷无尽么?

  更何况,康熙帝早就通过阿富汗本地人了解过,这帮阿富汗部民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要给他们配上好的装备,他们的抢劫意志……哦不,是打仗意识非常主动!

  主动需求战争,和被动应付战争的军队,就是两种极端,康熙帝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差距。

  清军当初面对唐军被打得势如破竹,说白了就是清军的战斗意志消失了。

  甚至见敌而逃者都变成了上勇!

  刚好,这些阿富汗部民同样都是天方教教徒,康熙帝直接扩编回八旗,将主动投靠过来想跟着打印的阿富汗武装部民编入回八旗中。

  阿富汗的部落酋长们,就是各自麾下部民的协领、参领乃至副都统。

  能得到多大的官职,取决于你能带来多少能打的汉子。

  在中亚的时候,康熙帝整编回八旗就是按照这个套路,除了都统这类高级将领是康熙帝的自己人,也就是满八旗出身外,下面的各级军职都是根据那些投靠者带来的军队计算的,并且互相不干涉。

  所以,回八旗的建制看似跟蒙八旗、汉八旗、满八旗一样,但实际上回八旗是非常松散的军事结构。

  如今康熙帝南下,将原本的八旗随军家眷都安置在撒马尔罕地区,并留下了近半的满八旗军队守护,带来的都是纯粹的军队。

  这里面满八旗不算,因为康熙帝一直把满八旗当做督战队使用。

  汉八旗的战斗力略高于蒙八旗,但汉八旗骑兵比例较低,在平原地带开战的用途还不如蒙八旗。

  不过汉八旗和蒙八旗的战斗力都要高于回八旗。

  就是因为回八旗的组织度太过散乱了。

  除此之外,回八旗没有自己直属的包衣奴才,而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都是有包衣奴才的,以家庭为单位,包衣奴才的来源则是大清肆虐中亚的时候抓捕到的俘虏。

  不过大部分包衣奴才都被留在撒马尔罕了,被那些八旗家眷看着,帮着种地。

  这次打下阿富汗地区,康熙帝又抓到了不少印度俘虏,陆陆续续都送往撒马尔罕,充实包衣奴才的队伍。

  在康熙帝的征伐战争中,八旗大爷的阶级正在逐步恢复。

  而且因为汉人、蒙古人和满族人都沦为了少数族群,互相之间的隔阂正在渐渐缩小,这里面也有康熙帝拉拢汉人和蒙古人的元素。

  反倒是回八旗,倒是有点像大清还在东亚汉地统治时期汉八旗的政治地位。

  别看大清现在直接控制的地盘只有撒马尔罕和喀布尔周边地区,但大清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充到里海东海岸!

  回八旗中有不少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还有少量的波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