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7 北伐开始_这个大清不对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备军永远不需要对外出征。

  当然,最繁忙庞大的内阁部门,仍然是政务部,除了其他各部所需要管理的区域外,其他事务都需要政务部来统筹管理。

  比如科举选官,税赋征收等等。

  只不过,对外省派遣税务监察官的职责被划分给了庞彦的监察部。

  大唐帝国的立法权归内阁会议所有,所有的法律都来自于大唐皇帝李长青召开的内阁会议。

  司法权和行政权则归于政务部,但司法权方面监察部分润了不少,只是监察部针对的只是官僚权贵阶级。

  普通的民事司法权都是由政务部管辖下的地方官府来审判,跟以前的官老爷升堂判案一样。

  之所以将官僚权贵的司法权剥夺分派给监察部,自然是因为让官员去审判官员,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太大了,让类似特务部门的监察部来办这件事,才会对官僚集团产生威慑力。

  当然,这么做也会引来整个帝国官僚集团的反感,只是在李长青的强势镇压下,官僚集团的反感根本不敢抬到明面上。

  如此一来,大唐帝国直辖的武装部队,近卫军加上警备部管辖的大唐守备军,连两万人都不到,这里面还包括后勤人员。

  负责近卫军后勤的人都来自大唐守备军官兵,他们有点类似于近卫军的‘辅兵’随从。

  这样一来,又节省了一批人事开支……

  不管大唐帝国怎么改进朝政,大唐守备军的地位都非常稳定。

  甚至为了缩减开支,各地的衙门都不再设立快班和壮班,全部由大唐守备军官兵来顶替。

  地方衙门顶多招募一些皂隶来充门面,需要人手的时候再拉一批白役临时工。

  大唐帝国朝廷命官的个人安保问题,基本上都要让官员们自掏腰包聘请保镖护卫。

  当然,大唐帝国对刺杀朝廷命官的惩罚力度很大,监察部分派到各地的朝廷爪牙暗中对朝廷命官的监督,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保护。

  武威三年过完春节后,大唐帝国的内政已经踏上正轨,李长青感觉自己没什么需要继续纠正的地方,再次踏上征途。

  当然,这几个月的时间,大唐帝国也准备好了供两千‘大军’远征的物资。

  这两千大军就是一千名迅雷铳卫队和一千名辽东铁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护送李长青北上。

  除了这两千洗脑士兵外,还有一些随行伺候李长青的仆从。

  李长青的小地图范围有限,想要继续打地盘,李长青只能往前。

  李长青离开广州城后,广州城的科举选官并没有停歇,并且武威三年的科举选官特意对湖广省境内的士绅家庭发放‘通知书’。

  不是入学通知书,而是鼓励湖广省的士绅家族派遣子弟过来考试。

  这是大唐帝国开始对外省藩镇治下的读书人展开拉拢。

  为接下来扩充大唐帝国直辖地盘做准备。

  接下来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