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五章 捷报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蓟、辽、保定军务期间,收复了复遵化、永安四城,而后又因为登州兵变平定,因功加太子少保,在崇祯看来,是颇有才干的能臣。崇祯在军事方面有什么决策,多半会召集他们两人事先商议,抉择不定的再交由廷议。

  待二人见礼后,崇祯说:“今日召二位爱卿前来,有要事相商。你二人先看看这份捷报。”

  温体仁从王承恩手中接过捷报,一目十行浏览了其中的内容,心里非常惊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山东的卫所军官造假,谎报军功。大明的军队和清军打仗也不是一两年了,十战九败,运气好碰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依靠兵力优势或许能够取得一些胜利,但罕有斩首两千余人的惊人战绩——尤其这两千人中一半都是真鞑子。

  他不动声色地将捷报转递给张凤翼,趁着对方阅读的间隙,脑中迅速梳理了一遍崇祯对此事可能会产生的看法和态度,以此来决定自己该怎么说话,迎合皇帝。

  如果崇祯怀疑这份捷报的真实性,就会直接下旨核查真伪,而不是召集他这个内阁首辅以及兵部尚书前来商议——处置一个谎报军功的地方卫所军官,还用不上这么大的阵仗。再联想到捷报中最后两句话“今伪汗皇太极未竞全功、铩羽而归,不能全力南下入关,大明可保数年无忧”以及“此处设卫所,联合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温体仁明白了,崇祯九成九已经相信了这份捷报的内容,而且打算围绕这两句话做文章。

  等张凤翼将捷报递还给王承恩之后,温体仁开口说:“恭喜陛下,此乃数十年来难得一见的大捷,完全是陛下用人得当、运筹帷幄之功,大明有陛下这样的圣明君主,何愁不能中兴?”

  崇祯笑容满面地问:“长卿也这么认为?那么你和本兵都说说看,陈雨所说‘大明可保数年无忧’,是否属实?”

  陈雨在捷报中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温体仁虽然战略眼光平平,但是也能跟着陈雨的思路看到事情的本质,他笃定地回答:“伪汗皇太极攻打朝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要拔除身侧的钉子,为大举入关做准备,现在劳师远征却一无所获,短期内是不会再度攻打朝鲜了,也不敢倾力进犯我大明。所以陛下可以放心,数年之内,鞑子即便入寇,也不敢深入腹心之地,‘己巳之变’那样鞑子兵临城下,进犯京城,要求签订城下之盟的情况,是不会有的了。”

  “己巳之变”指的是崇祯二年,皇太极亲征,率大军直抵京城,在北直隶烧死劫掠7个多月的那场战争。这次入寇,危及明朝的首都,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清军的威胁不仅仅在关外,还导致了权倾一时的袁崇焕被治罪,凌迟处死。

  崇祯闻言也想起了当年的袁崇焕,正是因为信任其“五年平辽”的计划,才放手让他去做事,现在回想起来,默许他处死毛文龙,无人能牵制后金,导致皇太极无所顾忌地入寇,很难说不是一个败笔。再联系陈雨捷报中利用铁山加皮岛牵制清军的建议,他很有些心动,或许真的能起到奇效也不一定。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