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被误会的朱元璋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二月,命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诸城,禁民入海捕鱼……每隔几年,老朱就要颁行一道海禁命令,而且越来越严格……

  老朱不但严禁入海通商,还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父皇也有他的无奈。”

  朱标叙述了海禁过程,然后叹道:“国初的时候,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残部退到了海上,与海盗勾结,为祸东南……当时朝廷全力对付北元,只得暂时废除市舶司,防止百姓跟逆贼勾结,以致尾大不掉……”

  经过朱标的讲解,柳淳似有所悟……朱元璋最初的海禁,是为了国防需要,属于临时措施,远非国策。在洪武十三年,爆发了胡惟庸案,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通倭,朱元璋担心胡惟庸的余孽逃去海外,因此又严禁濒海民私通外国,派遣汤和等人巡视海疆,也是这个原因。

  而且朱元璋的海禁,除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刚刚经历战乱,急需恢复生产,老朱把商业需求压缩到了最低,让所有劳动力都全力以赴,开荒种田,充实府库。

  海外贸易,自然被视作人力资源的浪费,被严厉禁止。

  “殿下,历次海禁,主要说不许濒海民众下海,打渔通商,那朝廷呢?是不是也不许出海?”柳淳反问道。

  朱标笑着摇头,反问道:“连朝廷都不许出海,那如何跟藩国通贡贸易啊?”

  柳淳不由得豁然开朗,果然是这么回事!

  明初的海禁的确存在,可海禁禁的是百姓,而不是官方,也不知道哪位天才,把海禁跟闭关锁国画上了等号!

  朱元璋才没有那么傻,而朱棣的七下西洋,也是官方贸易,只是规模比他爹大了无数倍而已,本质上没有任何冲突,完全是一脉相承。

  只是到了后来,文官商人越发觉得官方贸易不过瘾,宫里把钱赚走了,他们没得到多少好处……就扭曲祖训,所谓海禁,变成了禁官方贸易,至于民间,那是一路绿灯,越做越大,要不然哪来的那么多东南富商!

  由此可见,掌握舆论和话语有多重要,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是非颠倒,人妖不分……

  所谓海禁,跟不征之国,正是老朱对外战略的体现,放在一起看,就会一目了然。

  国初以种田,恢复国力为主,所以有了海禁……而对外的威胁当中,以北元残部为主……老朱说过,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