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七章 两大难关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如果不经过细致研究,只是大而化之地了解一下,那么很容易就会把书本上的内容生搬硬套上来,然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乃至错误。

  “所以还是要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以及反复的试点论证,才有可能得出尽量准确的结论。”蔡和申如此想着,心头忽得又浮现了李润石的身影。

  不过这些暂时只是一闪而过的小插曲罢了,解答完蔡和申的疑问后,简单吃完中饭的侯德傍又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正好也把这半个月的成果,展示给托付重担给他的共党看看。

  在来到略阳的第二天,他就得到许可,翻阅了这里所有的合成氨技术资料,其详尽程度完全超乎这位留美博士的想象。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他在与欧美谈判之前就得到了这些资料,不,哪怕只有二分之一,他可能就会当即说服范旭冬,直接甩开列强自己单干了,连谈都没有谈的必要。

  实际上,即便范候二人在过来之前已经做了最理想化的预测,但最终的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结果,还是要远远超出先前所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原本以为共党拿出半套资料已经很有诚意了,可谁曾想,那所谓的半套其实还不到对方所有文件的十分之一。

  当然,侯德傍肯定不会因为共党藏得太多而感到失望,他现在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毕竟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后,剩下的技术问题对他而言已经不算是麻烦了。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将设备、人员配齐,侯德傍完全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最迟不超过两年,带领团队彻底拿下这一技术。

  而历史上位于金陵的永利铔(铵的旧称)厂,从34年创办,35年开始建设,中间还有美国人的帮助,也是到了37年才生产出第一袋肥田粉(硫酸铵),可惜不久后就被日本人给占了……

  不过,作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侯德傍非常清楚,真正阻拦在新技术面前的问题首先还得是人,只要把人解决了,那么难关就度过了一半。

  而侯德傍也看得出来,共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只怕比他还要深刻,现在这种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模式,正是扩大人才队伍的最佳选择。

  相比于氨气的高压合成法,硫酸的接触法生产肯定要简单不少,毕竟前者的反应条件更加苛刻,所以土共才会先行试手接触法装置,多少就存了点锻炼队伍的意思,尤其是在催化反应这块,不少人对此还毫无概念呢。

  不得不说,这一步一步迈得着实稳当,但哪怕已经消除了不少顾虑,这时还是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侯德傍的心间,那就是剩下的那一半难关。

  和蔡和申一同巡视了一圈之后,这位似乎终于忍不住了,找了个间隙悄悄向对方说出了一段心里话。

  “蔡先生,在氨气合成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