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近期推演的讨论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唯一的弱势就是火炮少了点,过去几年部队长期打游击战,对于运动战和攻坚战尚不适应,可这也比51位面要好得不知多少了,更不用说东北的位置条件也远胜于南方苏区。

  当然这个例子肯定有不恰当的地方,比如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后期的红军相比,初期大规模扩军的PLA战斗力还有所削弱,运动战的表现也稍逊一筹。

  但哪怕51位面的红军既有历史上长征红军的战斗力,又有早期PLA的规模,一旦过早地进入大城市发展,还是会让其陷入阵地战的无端消耗之中。

  这也是为何土共会放弃潭州和江城的原因,继续守下去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等敌人通过数量优势把红军的有生力量拼光之后,该撤的还是得撤。

  而且这里的敌人还不只是常凯申,国内有桂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国外有日本、英国、美国,占据一座中心城市的土共就是个闪闪发光的眼中钉,谁都想把他们打下来。

  历史上的红军就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死板的阵地战让老根据地的战争潜力迅速耗光,最后只能选择全员转移然后重新开始,而书中则要尽量避免类似情况。

  现在看起来是遍地撒网,但红军的生存空间反而大幅扩张了,因为程刚已经强化了大家的通讯水平和攻坚能力,前者使得各根据地的信息得以相互流通,后者则让敌人的封锁成了笑话。

  如此一来,无论敌人(常凯申或日军)想要剿哪边,附近的根据地都可以迅速做出响应,使得他们顾此失彼,甚至完全可以寻求机会咬上一口。

  此外,单一的根据地能够挖掘出来的潜力有限,即便采用更加灵活的战斗方式,如果与敌人继续僵持下去,也很容易将潜力耗尽,所以还是需要不断向外拓展。

  更多的根据地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口,等这些纳入组织体系的人力资源被开发出来,适应了全新的军事和工业节奏之后,又会迅速反哺红军的发展,最后形成滚雪球的态势。

  至于大城市,确实是好,所有人都知道,但用一句话来总结:对于夏国而言,占领城市只能是土地革命的终点而非起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这条规律其实都可以适用,所以说,面包总是会有的,

  最后还想提的一点是政治大局的问题,因为自九一八之后国内就有极强的反内战潮流,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红军必须尽快与外敌交火,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内战上面。

  要知道,红军固然可以利用程刚提供的优势割据一方,然后和常凯申打得你死我活,最终成功耗赢敌人,若是写的爽点干脆直接把果军推平再说,可这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失分。

  我能理解有读者看到这里会觉得很操蛋,明明是常凯申主动打过来的,为什么理亏的还是红军。

  其实这里把果军换成印军就清楚了,狗可以咬人,人却没法咬狗,只能把它打疼了,让其不敢轻易来犯,这也是占据了高点后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另外这也关系到和谐大局,援共文不好写,大家多多理解一下,我就不多说了。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