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二十三章 群雄逐鹿!_奋斗在新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坐冷板凳的,就怎么将他请回来。

  作为李佑好友,左大人叹道:“那些人真是何苦来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过你这终非长久之道哪。我不仅仅是来当中人的,其实还是真心劝你一句。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继续如此了,有些事情,天子能做,你却不能跟着做。”

  大半时间都在一旁静听的朱放鹤此时开口道:“贤弟因此而发愤,固然情有可原,但未免有绣衣使者之讥,叫朝臣心有疑虑,所以不能不谨慎行事。”

  李佑冷笑道:“庙堂之上多是目光短浅之辈!我此举也是为了朝廷好,诸公却浑然不知。须知天子终归是天子,虽然年幼势弱,但驭下总会有自己的想法,总要有自己的手段,岂能轻易被臣下所羁绊的?

  还是那句老话,堵不如疏!以前的法子是厂卫,比起这个,办几张报纸、发几个批示算什么。

  难道庙堂诸公定要让天子无计可施,走上重开厂卫的老路才肯罢休?如果庙堂诸公连这点报纸批评都不能接受,那就别做大明的臣子了,不如造反去罢!”

  朱部郎惊叫道:“贤弟慎言!”李佑这话,真是说得很深很深了,君臣关系不是可以随便议论的,不过他细细想了想,发现李佑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天子总是需要于官僚体系的手段来显示自己不受约束的君威,比起用东厂锦衣卫,报纸批示已经温和得多了。

  李佑已经将该说的意思都说出来了,便收了声。朱部郎却忍不住点评了一句,“你做着五品的官,却操宰辅的心。今天司礼监奉圣谕向各衙门发了揭帖,凡是领了报纸批示的,十九日朝议上都要上殿君前奏对。”

  “有劳两位兄长担忧,在下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李佑再尖刻,也不能不识好人心。

  及到十九日是朝会日,京城官员入宫大朝。在午门外等候时,几个因为受明理报牵连,需要奏对批示的大臣同病相怜、同仇敌忾,自然而然的站在一起闲谈,商议解决之道。

  其实主要就三个人,分别是被点名碌碌无为的工部尚书胡大人、采购的光禄寺卿王大人、狱案昏庸的顺天府尹姚大人。后来国子监祭酒石大人听到这三人议论明理报,便也加入了进来。

  此外被明理报点名批评过的还有一个——首辅徐岳。但徐首辅身份太高,是文官第一人,还不至于自降身份的和另那几个交头接耳,自然是静静的呆在首间东朝房里等候上朝。

  讨论四人组中,胡尚书年岁最老,品级最高,众人便尊他为首。只听胡尚书侃侃而谈道:“李佥宪受了气要撒气,我等却无辜被牵连,其实如今说这些也无益。首辅大人一样被点名,何况我辈。

  这批示经老夫研究过,发现其中最难之处在于全无规矩,究竟如何皆由天子自由裁量。我等实在不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