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 葫芦口_覆明从海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支执勤小队全部上了船,另外李祥宝已经传令给在海滩训练的祁义方,从现在起全岛进入到警戒状态,不准离岛,同样也不准任何人上岛。

  而所有作训的官兵从这一刻起将会进入到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疤子已经带领着一百人的官军从陆地急行军向岛南了,李祥宝应当比他们快个半个时辰。

  “到达之前所有人检查武器是否完好,船上所有火炮都填装好,做好第一战的准备!”李祥宝命令道。

  船上的三十六名明军战意盎然跃跃欲试,在此之前他们还和大明普通军户一样,听到打仗就畏缩不前,临阵逃脱都是家常便饭。

  但经过了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加上每天都有肉供着,这些士兵们的体格增长的很快,那些孱弱的形象彻底被一扫而空,所有人都满面精光,眼中满是杀气,还有怨气。

  那是几个月来祁义方、李祥宝两人不间断训练的结果,几个月来的压力得不到发泄,正好来了这波海寇,这次正好帮这些士兵发泄一下长久以来积累的怨气。

  现阶段大明火器的发展实在是不如人意,鸟铳、斑鸠脚铳、三眼铳这些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发度不高、装弹速度过慢,装弹发射流程繁琐,真用起来就只能提前把弹药填装好,然后打一枪就用冷兵器。否则那个精度等装好第二枪,敌人都已经砍到面皮上了。

  因此李祥宝按照鸳鸯阵的样式组建了执勤队之后,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想法人手一把鸟铳或者滑膛枪,而是仍旧以冷兵器为主,只是队长手里有一支斑鸠脚铳,作为远程火力的补充。

  所谓斑鸠铳,也就是此时欧洲流行的重型滑膛枪“musket”的中式改良版,枪身沉重,整体重达二十六七斤,使用时需要使用叉杆将之撑在地上。和欧洲原版musket不同的是,中式改良版的叉杆是和枪身一体,可以活动,而欧式则是独立的。

  而因为其铳像鹰嘴状,因此也被成为鹰嘴铳,也有人称之为大鸟铳的。

  总而言之,除了沉重发射繁琐,其凶猛的火力和超远的射程让斑鸠铳可以称得上是明末时最理想的火枪,最远足以在三百米外将无甲士兵毙命,一百步内必破轻甲,五十步内必破重甲。

  可惜的是,目前斑鸠铳还是采用火绳点燃发射的方式,属于火绳枪,如果能将其改造成像是李祥宝腰间的那把手枪那样的燧石发火方式,发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也不必担心火种熄灭的问题了。

  这一点,李祥宝已经吩咐了新来的铁匠刘世裕让他尽快着手改良,并且把自己的燧发手枪都给了他让他参考了,相信不久之后便可以出成果。

  从澎湖湾中往南是顺风,一行人很快出了澎湖湾,海盗停泊的正在澎湖湾南出口,澎湖岛延伸出的一个半岛和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