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0【尼赫鲁】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遍地,依旧是在户外找不到厕所。

  印度各大报纸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文章,主要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情况,这说明英国在印度的战争宣传已经运转起来了。至于着重介绍常凯申和周赫煊的报纸,则出自于印度进步人士所掌控的媒体。

  军事会谈结束,常凯申又去印度边境视察了开伯尔山口要塞,周赫煊则留在新德里跟印度各界进步人士会面。

  首先来拜会他的就是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尼赫鲁还带来了两位医生,中文名分别叫木克华和卓克华。这些“华”字都是中华之华,是他们支援中国抗战时特意起的。

  当初前往中国的共有五个“华”,现在有两位依旧留在中国。

  柯棣华担任白求恩国际医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在百团大战期间,几天几夜不睡觉,13天内共进行了558例手术,接诊伤病员800余名。另一位叫巴苏华的印度友人,则在八路军卫生部附属医院工作,两年后还将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员。

  木克华和卓克华都是因病返回印度,特别是木克华,他病愈以后立即筹集药品,亲自押送前往中国。结果在缅甸被英国人拦下,当时英国还在搞绥靖主义,害怕引起日本的不满,直接把木克华遣送回印度。

  卓克华回印度以后,一边做医生一边搞宣传,把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印度人民做介绍。他这次陪同尼赫鲁拜访周赫煊,还有个身份就是记者。

  此时的印度国大党绝对属于进步党派,整天跟世界各受压迫民族搞友好交流。抗战之初,尼赫鲁就应朱老总的邀请,决定派一支医疗队前往中国,印度各界对此热烈响应,仅是报名援华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五华”就是从那700多人里面选出来的。

  “你好,周先生。”

  “你好,尼赫鲁先生。”

  “你好,木克吉先生。”

  “你好,卓克先生。”

  尼赫鲁说:“我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致以崇高敬意,你们的事迹鼓舞着印度人民。”

  周赫煊说:“感谢印度人民的支持,更感谢国大党和援华医疗人员的慷慨相助。”

  尼赫鲁这位未来的印度开国总理出身于婆罗门,是标准的白种人。如果按照各种奇妙误解来算,尼赫鲁跟希特勒还是同族——都是雅利安人嘛(斜眼笑)。

  至于木克华和卓克华两位医生,则是一白一黑。黑的那个明显种姓较低,但肯定不是贱民,因为贱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力。

  圣雄甘地虽然一生反对种姓制度,鼓励高种姓和低种姓通婚,但却并不包括贱民在内。印度的贱民群体占总人口的20%多,但宽容伟大如甘地都不把贱民当人看,白白浪费了五分之一的人力资源。

  尼赫鲁很快聊起了他在英国的留学生涯,又谈起了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萧伯纳等朋友。紧接着,他又对孙夫人称赞不已,还托周赫煊帮忙给孙夫人带去礼物。

  尼赫鲁从包里拿出一本《大国崛起》,说道:“周先生,你的巨著令我受益匪浅,请务必留下签名。”

  “那是我的荣幸。”周赫煊迅速在扉页上签名留念。

  尼赫鲁请教道:“周先生,你是国际问题专家,你觉得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该怎样寻求独立解放与发展崛起?”

  周赫煊笑着说:“印度的独立是必然的,这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契机。”

  尼赫鲁摇头道:“英国早在20年前,就释放出了要让印度独立的消息,但每次都是骗人的把戏。这些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虽然英国明文表示愿意让印度独立,但他们总是在敷衍,印度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周赫煊说:“印度独立的关键在美国,而非英国。”

  “美国?”尼赫鲁像是捕捉到什么灵感,但又想不通透,惊异道,“请周先生详细说明,万分感谢!”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