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济济一堂中军帐(一)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名将士,许诺以重赏,让他们先翻越过去,然后假扮成阿弩越城前来迎接大军的当地居民,才鼓舞众将翻过了坦驹岭。现在他们见你胆战心惊的,反而乐不可支,浑然忘了当年之事。不过,人心本就是这样,也不足为奇。”

  “哦?请功奏章上可只写‘众将士感圣人之恩德,视天险为平地,一跃而过。’”岑参在来到安西前,曾通过兵部任职的同年,查阅过远征小勃律的奏章,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他张口就能背出来。

  “哈哈哈哈!”封常清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封判官,有什么不对吗?”岑参听了太多的笑声,有点糊涂了。

  “岑掌书,这些粗陋文字,都是某写的。不料你竟能倒背如流,某难免有点得意。”封常清止住了笑容,正色道:“不过,你也有点太天真了。奏章上的话,当然要写得花团锦簇、丰满圆润,让圣人看了龙颜大悦,岂能有一说一、实话实说。若如实写道‘山风狂舞、人马难渡,众将胆寒、两股战战,略施小计,方得翻越’,你觉得圣人会高兴吗?”

  岑参下意识摇了摇头,明白封常清所言非虚。

  三月初三踏青郊游之后,迟钝的岑参,也终于感受到封常清释放出来的明显善意。西征以来,两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深入了解封常清的过去之后,岑参对他的敬佩之情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岑参本以为自己幼年失怙已经是悲惨万分了,可封常清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唯有外祖收留他。

  可那外祖又犯了罪,被流放到安西,担任城门守军。幼小的封常清也只能跟随外祖父,从河东来到万里之外的安西。

  由于缺少照顾和医治,封常清的身体上才会留下如此多的残疾。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坚持读书识字。

  封常清十几岁的时候,外祖父又离世了。无依无靠的他在安西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却仍然没有放弃攻读书籍。

  到三十岁时,他偶然看见鲜衣怒马的高仙芝带着一众仆役从城门口经过,就下定决心追随。

  眼界颇高的高仙芝本来根本看不上跛脚、斜眼的封常清,却被他以一句“常清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打动,将封常清收为自己的仆役。

  后高仙芝带他出征,前方战事方毕,留守营帐的封常清就已经把报捷奏章写好,行军过程、破敌方略、如何接敌、如何取胜,说得一清二楚,仿佛他也曾亲临战场一般,令高仙芝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高仙芝官位的节节攀升,封常清也被擢升为判官,常在高仙芝出征时,负责留守。

  高仙芝有一乳母,和高家关系甚深。乳母之子郑德诠在安西都护府担任别将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