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考校大孙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现在的朱元璋终究还是忍不住了。

  按照大孙教的法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朱元璋这才感觉自己稍微舒服了一些。

  而后问道:“现如今这般情况,尔等可是还有什么法子可以应对此事。”

  朱元璋没有提‘以工代赈’的事情,这般大规模的灾荒,以工代赈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以工代赈只有对于小型的灾荒,受灾人数在数万之内,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一旦人数接近或超过十万,以工代赈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可言。

  面对陛下的问话,下方几个尚书相互对视一番,均是保持沉默,包括后面的群臣,也是低头不语。

  能有什么办法呢,遇到灾荒,唯有首先赈灾才是,但就目前而言,大明的财政赤字,国库都要空了。

  挤出来三百多石,显然这还是户部尚书赵勉的能力不错,换作他人面对如今境地,估计只有干瞪眼的份。

  “瘟疫的事情,太医院派遣医官,研究处理,另银作局再印宝钞两百万贯,以用于此次灾荒,当地各医署协调处理瘟疫之事。”

  朱元璋开口说道。

  太医院归属礼部负责,不过现在没有礼部尚书,朱元璋就直接下令了。

  对于灾荒,大明现在很是熟悉,自大明立国至今二十五年间,赈灾一直就是朝堂上的主旋律,每年每月,都要讨论这个事情,套路方式都很熟悉。

  只是往前陛下都会杀上几人祭天,今日却没了动静,群臣们还有些不习惯。

  像是这样的事情,朱元璋已经经历了二十五年之多,只是每次遇到,终究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

  大明的财政,一直都是目前大明的痛处,每年赤字都很习惯了。

  不仅仅是赈灾,就是军部的军饷,大臣的俸禄拖欠,也已经成了惯例。

  当然,拖欠的这部分,并非是银子。

  大明宝钞,从来都是按时按刻的发放了下去,毕竟几张纸的东西,银作局印起来不算难事。

  目前大明群臣的俸禄,是宝钞加实物。

  除了大明宝钞外,还有绸缎布匹大米。

  绸缎布匹好说,大米一向是拖欠着的,毕竟单纯的大明宝钞,在这个物价飞涨,宝钞贬值的年代,所产生的购买力,朱元璋心中也是清楚的。

  只是市场经济的调节,无休止的印刷宝钞,只会让大明宝钞不断的贬值。

  两贯钞只能换一两白银这等事情,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知道又如何,还能有什么办法可言。

  退朝后。

  朱允炆并没有去找皇爷爷,在这个时候去找皇爷爷说大哥的事情,捞不到半分好处。

  也没有谁会在这个点上,去触陛下的霉头,哪怕有事,能压着就先压着吧。

  华盖殿内,朱元璋没有直接上手批阅奏章,而是坐在书案上有些出神。

  对于河南地区如今的情况,朱元璋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