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3章 悄悄努力,去惊艳所有人_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悄悄努力,去惊艳所有人

  魏平安的纳米卫星升空,其实意义非常之大。

  卫星按照其使用功能和领域不同,分为科学探测卫星和应用卫星。

  其中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家民生经济和军事服务的人造卫星。

  按其用途可分为通信、气象、侦查、导航、测地、环球资源和多用途。

  魏平安的首批纳米卫星,源自系统出品,内核科技含量巨大,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功能性用途。

  更是作为一种布局卫星发射升空的。

  后续的卫星发射可以按部就班,但当务之急,是魏平安可以为民生周边的便捷和高效,陆续提供一些他曾经世界的那种日常便利服务。

  所以,当卫星升空后开始了对接运作后。

  魏平安最先授权红后开发的配套终端,是基于通讯卫星功能下的移动通信终端。

  俗称移动电话。

  其实,早在1940年,贝尔实验室就造出了人类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只是该移动电话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一个架子上,随后人们就慢慢的淡忘了这件事。

  而在三年多前,在1973年4月。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移动电话。

  该移动电话实际上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

  并且魏平安也知道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移动终端的。

  甚至哪怕是第二代的GSM系统,也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

  而几十年后,随着频率资源的匮乏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所以技术迭代的需求产生了更“绿色”更稳定的方式。

  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分用户的CDMA技术。

  不仅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而且更加环保,能减少辐射。

  魏平安设计的一代机就是类似这种。

  基于TD-SCDMA标准的3G移动通讯终端机。

  嗯,不妨大迈步一下,更新迭代的下一步二代机,可以直接进入4G网络时代。

  有了这160枚纳米卫星为基础,后续发射第二批卫星,也不再需要军用机载或者发射基地。

  毕竟是更高等级的世界所孕育出的系统所提供。

  发射方式只要有一个标的参照物,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后续卫星升空的安排。

  现在已经可以展开想象。

  当数万枚纳米卫星占领了近地轨道后,全世界都会覆盖在卫星网络之下。

  到时候如果国民能力需求量可以达标,5G网络或许就可以提前搬到众人眼前。

  嗯,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国民生活需要与否。

  按照魏平安的规划实施情况。

  第一代带导航系统的3G机,生产出来之后,首先会在林有钱等人内部圈层进行小范围尝试,预估计会在78/79年左右在部队普及。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