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4章 老虎尾巴_外科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应这套理论,设计一套全新的手术方式。

  他正想多收集一些脊柱侧弯的病例,在现实中使用这套手术方法。

  这套手术方法虽然目前现实中只有卢钢一个成功案例,但是在系统空间,杨平已经成功实践无数例,经过了不断改进,十分成熟。

  再收集一些病例,杨平就准备再次发表一篇论文,专门论述自己这套新理论新方法。

  这套理论,将是继脊柱侧弯CD三维矫形之后,更大的一次创新。

  论文井喷的时期也很快到来,杨平之前投稿的论文将陆陆续续见刊,《膝关节多韧带重建的平衡调节》《肩关节多向不稳重建的平衡调节》已经在AJSM发表。

  而余水莲病例,卢钢的病例,作为病例报道,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功发表。

  《创伤外科手术系统工程应用》、《血管精确选择阻断在创伤外科的应用》、《创伤死亡原因及救治分析》稍微迟一些,已经收稿排期,尚未发表。

  《一种新型儿童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方法应用》再一次投稿AJSM。

  一年之内,在这些医学顶级杂志上爆米花般发表论文,胡国林教授简直不敢相信。

  面对这个六岁的脊柱侧弯病人,再高明的截骨矫形似乎并不适合。

  没关系,杨平还有一种方法,只是缺现实中的病例,这种方法不需要截骨矫形,只需要将一套矫形器植入病人的体内,它可以持续精确地对畸形做反向调解。

  利用伊里扎洛夫的牵张成骨理论,在这种张力下,椎骨和软组织会慢慢发生形变,最后回到正常的姿态。

  其实伊里扎洛夫理论已经在四肢畸形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以秦泗河为代表的矫形外科医生,将外固定架应用于四肢畸形的矫形,不开刀便可以完成畸形的纠正,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而杨平就是要设计一套这样的内置矫形器,来矫正脊柱的畸形。

  这将又是一次首创。

  空间实验室的存在,让这些首创出现便是成熟。

  只不过每一次实验会耗费大量的积分,否则杨平的创新脚步会更快。

  所以他必须不断地挑战现实中的高难度手术,以获取积分,维持系统空间的运转。

  一圈房查完,胡教授都替杨平感到压力山大,不说其他的病人,光这几个脊柱侧弯的已经令人头痛。

  那个六岁的严重脊柱侧弯,怎么开刀?

  还有一个十八岁的脊柱侧弯,合并严重的胸腹脏器移位畸形,脏器怎么处理?

  这些病人,任何一个病人在协和,都要集合全院力量,最后还不一定手术满意。

  在其它医院,基本上都不敢接手,病人家属也说了,转一圈之后,有医生指点:去南都的三博,找杨平,他不敢做,那就放弃吧,没人敢接你这手术。

  那个脊柱侧弯伴有脏器畸形就去301看过几次,人家说:“脊柱矫正之后,会因为脏器衰竭死亡,维持现状。”

  “这几个病人,你--真准备接手?”胡国林教授担心地问。

  杨平语气有点沉重:“这几个病人,我们这里不收,就没地方收了。”

  “宋子墨,让他们完善检查,安排时间讨论一下吧,那个六岁的小孩,恐怕有点麻烦,跟家属解释一下,手术没这么快,注意说话方式,要给他信心,不要让人家觉得我们委婉拒绝他。”

  这个病人是小孩,要考虑到发育,十分复杂,自己还要进一步对手术方案进行验证。

  这时,韩主任来电话了:301的团队三天后到达三博医院,让他做好思想准备。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