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入阁、新的征程_红楼之公子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到了淮安也是如此,有羡慕的、嫉妒的、复杂的。

  不管他们内心怎样,许多人都选择了巴结,送礼、送特产、搞欢迎活动、传贾御史的清廉名声,真可谓是“一路繁花相送”、“半个江苏齐迎”,浩浩荡荡,声震几省,无数官员都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然,贾琮能否在内阁站稳?这个谁也无法肯定。

  ……

  从高空俯瞰的凸字形的京城内,一辆轿子停在右安门外,此际的大道两旁杨柳,已有丝丝生意。

  这时已经是次年春天,年号建德,本年是建德元年。

  远离了上一任比较任性的雍乐皇帝,贾琮意气风发起来,心里有一股热血在涌动,他大概是大顺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阁臣。

  给守门的羽林卫、锦衣卫递了牌子,贾琮畅通无阻地进了城门,宽大的衣袖随着走动飘扬,没走完前殿之前,引得许多进出的官员侧目。

  京城皇宫是“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也就是说,皇宫前方是处理政事的各种朝堂,后方是皇帝的寝室,其中皇宫之前,左方是太庙,右方是社稷坛。

  走到大明宫西暖阁,贾琮只见凌决袆百无聊赖地坐在案后,一只手抬着脑袋,旁边伺候的太监,正是原先豫王府的赵康,看他品服,已经进司礼监了,贾琮暗暗留神,看来这位外表忠厚的凌决袆并不蠢,已经开始换班底了……只是看起来,他好像不怎么喜欢政务?

  “贾爱卿回来了?你回过家了吗?”凌决袆看见他一脸风尘仆仆之色,笑着对赵康道:“你看看,贾先生才是我凌顺王室的忠臣……”

  赵康点头哈腰地附和,眼神闪烁地看着贾琮,贾琮行礼过后,得到口信才起身,余光看见凌决袆的眼睛布满血丝,是因为皇帝之死吗?服饰上还有辑边孝服,按例带孝登基的。

  “微臣马不停蹄赶来,以奉诏令,并不曾回家。”

  “哎呀,皇上,这堪比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赵康看似拍马屁。

  贾琮心里一沉,把他比作大禹,是说自己有三皇五帝的遗风了?是夸人还是害人呢?贾琮急忙道:“皇上,赵公公言过其实了,微臣不过谨遵皇命。”

  “无妨,无妨,一个比喻罢了。”凌决袆不介意地挥挥手,坐下来嘟起嘴,沉思道:“贾爱卿,不如先去一转内阁,再回家歇息几日。”

  贾琮才放下心来,同时琢磨起该选择司礼监的哪个人做内应?他试探道:“臣谢皇上关怀,但臣姐几年在宫中,骨肉情深,臣……”

  “你是说贤德妃吗?这事朕问过母后,贤德妃贤良淑德,选个日子,朕叫礼部给她加个太妃……”

  贾琮告退,心思定了许多,有皇帝讲官这层身份,又入阁了,他就可以办很多事了……

  从大明宫出来向南走,到仁华殿,杨清和、汪应元、张分宜、于成龙四个阁老都在,贾琮一一拜过前辈,杨清和、汪应元都笑眯眯点头,后面两个的态度就不好了。

  张分宜颐指气使道:“贾翰林才进京述职归来,南北水土不一样,务必养身为要,这几日的国丧事务,就不劳操心了,你还年轻一些……”

  “多多学习。”于成龙也以长辈的口气教训道。

  虽然同是辅臣,可也有个先来后到不是?再说官场最大的习俗就是“论资排行”,一旦杨清和下野,他们两位老资格才是合适人选,怎能轮到贾琮?又怎会放他骑到自己头上来?

  杨清和、汪应元也不说什么,官场的论资排行就是这样,后面两位摆明想把贾琮架空。

  这就像黑社会拜码头,性质和形式都差不多,意思就是,小弟你上来了啊?先伺候好咱们几位大哥再说……

  也类似职场。

  “是,阁老们说得对。”贾琮不动声色,心里却冷哼,且不说张分宜早就不待见他,如今要争内阁的权力,不把这两个拉下马,他怎么上位?

  张分宜早就进入贾琮的黑名单了,迟早把他赶回江西老家!

  不过,这些都需要好好的谋划,一手好棋,不能打乱了。

  在他们谈论如何把陕西的秦王,召进宫来的时候,贾琮已迈步出仁华殿了,离家已经一年多了。

  不知道西城贾家的情况怎么样了?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