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章 三管齐下、民围宁府_红楼之公子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迟早叫官府一窝端。”

  贾琮失笑摇头:“你想得过于简单,刘御史想不到吗?抓了他们,也是一笔政绩,五城兵马司可是掌管治安,他们能生存,是因为,有后台……孙福,走了,咱们再看一场戏!一出好戏!”

  家里给的、卖书来的银子,已经不够用了,回去只能把一些绸缎、布匹,拿到鼓楼西大街的典当行卖掉,贾琮心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一点不假……郑夜寥和罗高才,做生意蛮有一手的,慢慢来,只要有共同利益,他们肯定会跟我合作的,世人所求,不外乎名、利。”

  小巷,地痞来走之时,民户纷纷闭门不出,待他们消失,又清一色地开了大门。

  ……

  内阁的票拟权,即是阁臣看完奏折,给出处理意见,阁臣把处理意见写在票上,票附在奏折上,谓之票拟,内阁大臣的参政权力就是这么来的。

  洪武年间,宰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他也是提醒过不能重用太监、教太监识字,可明朝中后期,成了太监与外廷互相制衡,内阁的权力,一度超过宰相。万历年间,张居正内结太监冯保、授意官员奏折、自己掌控票拟,通过明帝国将近两千个驿站,政令传遍每一个角落,空前一致,内阁权力可谓巅峰。这些,朱重八是不知道了。

  司礼监的批红权,则是代皇帝行使权力。一般的封建王朝,初期皇帝挺能干,能够约束官员,可是他们的后代呢?幽居深宫,不识民情,是天底下最大的纨绔。古人有些与现代人一样看得明白,不过一部分无可奈何,黄宗曦的《明夷待访录》尖锐地指出这一点,更多的人是忠君,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晚清的龚自珍很有进步思想,可是问他治国方略,他的回答只有明君。李鸿章曾经上奏,把美国的政治制度贬得一文不值,他说:请陛下允许我出使米国,微臣要用“我大清”的无上制度教化“米国蛮夷”。

  所以,后代的皇帝没那么多精力、雄心壮志处理国事,全国事务也不可能由皇帝处理,雍正就是这么累死的,必须要有人分担,顺朝便分给了内阁、司礼监,但皇家也吸取了前朝教训,君主专制的权力有所增大。

  紫禁城大明宫西暖阁,雍乐皇帝已经阅览了好多奏折,明代奏折分为题本、奏本,各有不同,顺朝简化,一律奏折。很多事情内阁给出意见、司礼监通过,雍乐皇帝便不置喙,等到翻看刘东升的奏折,雍乐皇帝道:“刘东升……朕记得此人素有直名。”

  “主子万岁爷好记性!刘御史是小有直名的,前儿内阁议定,吏部文选司奏过,选为京畿道监察御史,不日就要述职了。”戴权谦卑而又谄媚。

  明朝皇帝对待奏折,有很多“留中不发”。顺朝不是这样,太祖、太宗、圣祖,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