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67章 放大招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奕当然知道,而且,也确实就是他自己做的。

  这种虚报采购,拉高成本的做法在大宋这个时代虽然没什么意义,可是在后世却是十分常见的平账、瞒税伎俩。

  说白了,就是一万块钱买个马桶盖,或者大几千一颗螺丝钉的段子。

  ......

  也别觉得这都是夸张或者杜撰出来的,事实上,在后世这是普遍的现象,即使不是为了偷税,也可以用来把账做的很好看。

  当然了,大宋的商税不以盈利为标准,商合的账也没有任何监管机构盯着,甚至唐奕挣了多少钱,也没义务让别人知道。

  这么看起来,虚报的做法好像没什么用,更何况他也不需要偷税。商合的大股东是皇帝,这个钱是交到朝廷,还是进了赵曙的腰包,基本没区别。

  那话说回来,唐奕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而且看曹佾等人的反应,好似极为紧张一般,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很简单,这天下间哪有不透风的墙?

  表面上看,唐奕这个大宋首富跟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可是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唐雨手里的那本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比唐奕还关心他自己到底挣了多少钱。

  说一组数字大伙儿就都明白了。

  去岁大宋朝廷的税钱是两亿八千万贯,这其中,农税只占两成不到,甚至接近一成;商税占了一半;剩下的是海商收入。

  也就是说,商税去岁报收一亿四千万贯,不少了吧?

  岂止是不少,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这充分证明了如今大宋的商贸行为是何其发达,简直可以说是盛世空前。

  那么问题来了,观澜商合又盈利几何呢?

  这个几乎垄断着大宋的金融、零售业、运输业、毛纺和酒业的庞然大物到底挣了多少钱?

  账面上是七千万贯,正好是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

  “.....”

  这也就是在大宋啊,换做后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允许一个利益集团年收入达到国家税收的四分之一。

  而事实上,这四分之一还是唐奕在账上做了手脚之后的数目。

  如果不是唐雨发现的那些“高价麻绳”、“黄金船钉”等等等等,把商合的年入稀释到了接近实际收入的五分之一,那么,七千万就特么得变成三亿五了。

  什么概念?

  概念就是,唐奕带着曹潘王杨几家,一年搜刮的民财比财政收入都特么高。

  要是真的据实入账......

  呵呵,谁还能容得下这个观澜商合!?

  朝堂上面,那也不是现在这般试探着来了,早有人跟唐奕玩命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唐奕再狂,他可以说“先定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但是,他要是敢说一年挣一个大宋......

  呵呵,那他绝看不见明早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