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9章 传承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观澜上院安排课程表,其实也没什么难的。采用的是,上午四课,下午四课的方式,每位师父穿插授业。

  这样,不但师生都不至于疲累,而且也能按各个师父不同的善专,还有课业的轻重,来增减课时。

  最主要的是,几位师父都不年青了,这种一天最多授来一个时辰,而且是分两次进行的方式,对他们的身体也有好处。

  至于他们也要试用墨板教学的要求,在唐奕极力反对之下,没有达成。

  一来,写板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二来,灰尘太大,不利健康。

  要知道,这几位可是国宝级的大儒名仕,多活一天,都是观澜书院乃至大宋朝赚到了!

  唐奕之所以又是定下养生餐食,又鼓动他们每日晨练,就是为了让范仲淹这几位老师父身体棒棒的,多活几年!

  .....

  生活就是这样,唐奕其实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套拼音注音**对这个时代这么重要;也没想到,不经意的一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更没想到,本以为会很耗精力,很艰难的民学,其实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难办。

  起初,上院的儒生看先生们都去听唐子浩讲请,一时搞不清状况,怎么几位大儒都去看唐子浩教鬼画符了?

  于是,他们也耐着性子来听了几节课。

  一听下来,他们才发现,原来那鬼画符是极为高绝的注音法,自然都来了兴致,认真地跟着学了起来。

  后来,因为民学围的人太多,而且谁都可以来听,又吸引了一些回山村民和山下挖河湾的民夫弟子跑来听讲。

  再后来,董惜琴闲来无事,也抽空来到课舍之中,听唐奕讲课。

  唐奕不但不反对这些人来,反而颇有成就感。

  不过,这也苦了唐奕,为了让外面的人也听得清楚,他不得不尽量地大声讲课,没几天,嗓子就受不住了,几乎说不出话来。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这种尽心尽力、有教无类的授业精神打动了一些人,使得观澜民学以一个让唐奕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壮大!

  .....

  唐奕的嗓子讲课讲哑了,以至于根本无法继续上课,二十七个孩子,加之上百号在课舍外面听课的百姓失望之余,也由衷地心疼起唐奕。

  后世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对知识的渴望,看似唐奕做了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对于大宋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最开始,是上院的一个儒生找到唐奕,这个儒生是随孙复从泰山书院投奔而来的,姓胡,名林,字众森。

  胡林来找唐奕的目的,让唐奕颇为意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