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四章 定亲_红楼之珠玉在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更不知道沈公子这个人说过的话,例如自由到底算数吗?可时至今日她一点也没有自己打破常规的恐慌,她有的只是可以破釜沉舟的勇气。

  既然决定了要把黛玉许给沈府,贾母也不磨叽,直接亲自上门给北静太妃赔了罪。北静王府果然没有恼了贾府,只说儿女婚姻讲究缘法,不成那就是无缘,和其他事情无关。虽然拒绝前贾母便知道,拒婚影响不了两府的关系,可真的到了这一刻,她才实实在在的放下了心。

  拒了北静王府之后,在**登门的第五天,贾母就暗地里给**传了消息,让她再上一趟门。

  **接到这个消息后,便知道这亲事是成了,连忙先通知了沈鸿和沈世喻知晓。自己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一些喜饼、喜糖、礼炮等提亲要带的物品,明日正式上门提亲。

  第二日一早,沈府的下人很早便起来忙碌了,大家都知道今日夫人要为大公子提亲,所以干活比平时更加仔细、卖力。

  **安排好一切后,就带着自己的丫鬟嬷嬷并一车东西,浩浩荡荡去了贾府。今日的贾府和上次来时并没有什么两样,依旧是邢夫人和王夫人在开着的中门前迎**,待她到了后再将她带进了贾母的院子。

  两家心照不宣,也就不再兜弯子了,**直接开门见山正式向黛玉提了亲。因已经算是答应了,所以贾母等人也没有为难,利索得就同意了。

  贾母同意了两个孩子的亲事,**便想在这一段时间先把亲定了。这会黛玉虽还未及笄,但定完亲后,还要走三书六礼的流程,沈世喻又是他们沈府的长房嫡长子,这些环节每一个都要隆重大办,所以这些加起来起码还得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沈世喻已经十八岁了,还没有成亲生子,在这个时代即将要成了珍稀物种。贾母理解**的感受,便同意就从这几日就开始准备。反正办完这些事后,起码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那时黛玉已然及笄,她也能多点时间,教教黛玉去做一位妻子或者母亲。

  **做事一向果断利落,回府的第二天,就将沈世喻亲自写好的“红绿书纸”送到了贾府。贾母看这“过书”是沈公子亲手写的,作为女方需要给一个回帖,便也让黛玉自己写了回帖,又给沈府送了去。这就完成第一个步骤——文定,走了这步就相当于向身边人明示,沈府和荣国府两家正在议亲,其他家就不要再掺和了。

  黛玉收到沈世喻的过书后,心里好奇也就打开看了看。只见纸上的字行云流水、矫若惊龙,是一笔顶好的颜体字。这一笔字让黛玉觉得和沈世喻这个人莫明贴合,都给人一种遗世独立、并世无双的感觉。

  而在沈府的沈世喻也从**手上拿到了黛玉的回帖。他也打开看了,发现上面的字迹,并不是一般闺秀都练的簪花小楷,而是爽利挺秀、潇洒快意的柳体。他陡然觉得好像本该如此,她就是适合写这样稳而不俗、险而不怪的字。

  黛玉和沈世喻的婚事传出去后,京城里排得上名号的世家,都觉得这桩婚事来的奇怪。

  沈世喻,户部尚书的嫡长子,整个沈府的嫡长孙,高中探花,任职于翰林院,刚为皇上办成了一件大事,擎等着受封领赏。

  这样的人属实为天之骄子,自带明月之辉,缘何却和一位父母早逝、家族败落的女子成亲?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好事者在某次聚会上,问起了沈世喻的母亲**。那**却说,沈府娶亲从不看门第,只看本人的品质性子,这女子是她先看中的,与她的儿子无关。

  这话有没有人信不知道,却及时堵住了那些胡说八道的嘴巴。况且京城里的八卦每天都不重样,时间一长,众人早就将这件事忘在了脑袋背后。

  这段时日,沈世喻照常日日入翰林院当值,而黛玉也在荣国府备嫁,日子如同流水般平淡逝去。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