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127 不同的命运_我在南宋能网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利幕府时期,相较于其他已经开发很久的地球,关东平原还是个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的“乡下人”别说是大城市了,大部分人连大城镇都没去过,对于“繁华”这两个字所描绘的场景,可能连想都无法想象。

  其实不光是关东的“乡下人”,即便是日本最繁华的平安京,居住在这里的市民也对“繁华”二字一无所知。

  毕竟,以平安京的规模来看的话,其实也就是个中原地区的小城镇,而且还是那种比较落后的小城镇。

  如果再加上肖恒的到来所给南宋带来的改变的话,那么平安京毫无疑问是临安首都圈完全辐射不到的那种偏远之地。

  而即便如此,其商铺中的商品数量和城内工匠的手艺也远远无法与南宋相提并论,尤其是工匠们的手艺。

  在日本,专职的工匠可是个不得了的存在——可别小看这一点!

  在南宋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专职的工匠,但在日本可就不是如此了……毕竟日本的普通民众实在是太过穷困,其需求根本养不起职业匠人,只有与皇室贵族以及出口相关的行业才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得起匠人的传承。

  也正因为在日本匠人阶层的稀缺性,所以相较于随便就会被砍杀的贱民,工匠陈伟了武士和贵族都很尊敬的阶层。

  后世日本总是把工匠精神挂在嘴边,甚至将其当做文化输出的一个符号,而这个符号就是来源于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神图腾。

  而在大宋,工匠的手艺好是应该的——手艺不好的可是要被饿死的,所以在中国这只是个营生,在后世也就没有了被神圣化的基础。

  这其实也不奇怪,偌大的中华好东西太多了数也数不清,对于宋人来说平平无奇的东西,在其他地方可能就会被人当神物捧上天。

  例如抹茶——这玩意其实叫末茶,就是字面意义是的茶叶粉末的意思。当炒茶工艺出现后这玩意很快就被淘汰了,倒是被日本捡去当了传家宝。

  与之类似的还有折叠锻打工艺,也就是俗话说的百炼钢。

  古人最初认为通过锻打手段可以去除钢铁内的杂质,但经过试验和无数次的反复锻打证明,最终将一整块铁都打没了也不见提高钢铁质量。

  其实反复折叠锻打时脱落的部分并非杂质而是铁的氧化层,在不断的锻打下让所有的铁都氧化了,那岂不是给锻没了嘛!

  其实折叠锻打只是锻出了多余的碳,而使生铁钢化,与此同时也改善了刀刃的微观结构。

  这一点古人自然没办法知道,但是古人虽然不知道原理,但至少也知道继续增加锻打层数这条路走不通。

  而最终折叠锻打工艺虽然尚未淘汰,但也被边缘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炒钢工艺生产出来的不输于锻钢而且价格便宜得多的上等好钢。

  与中国这边不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