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139 处理_我在南宋能网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整个秦府体系下的产业之中,肖恒的目光一直都没离开造船厂。

  首先造船厂这边是肖恒“两条腿”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大量承载人员物资的民船和承载火炮的军舰都需要依靠船厂工人们的手一点点的打造出来。

  不过造船厂除了是个重要的工业基地之外,这里也是肖恒对于未来制度探索的一块试验田。

  在造船厂之前,肖恒的试验田是军营、学校以及那些工厂。

  事实证明只要营造出一个好的大环境,那么即便最顽固的老人都会欣然接受肖恒所带来的制度——而起当这些老人切实体会到了制度所带来的好处时,他们立即就会从反对者变成忠实的拥护者。

  而对于社会的中坚阶层而言,只要能让妻儿父母吃饱穿暖,他们什么都愿意干……所以这些人相对来说也比较好改造。

  至于小孩子们,只要给他们灌输什么他们就会信奉什么……所以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学生们是接受新制度新思想最彻底的,也是肖恒最忠实的拥护者。

  战争、饥荒以及难民生涯已经彻底打碎了既有制度,让他们接近变成了一张白纸……而且在肖恒有意打压下,传统的以姓氏、地区为划分的抱团现象以及宗族势力根本就没有抬头就被碾碎了。

  至于底层的治理,则由安保体系来充当世的警察角色,由学生们的义工体系来代替了后市的行政体系,而曾经的乡老、族老们则被肖恒收编为类似后世居委会的调解、服务机构。

  难民们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下表现良好,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内部的团结、友善,几乎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水准了。

  当然这仅仅是对内部,对外则秉承着“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钢枪”的警惕,附近一些喜欢小偷小摸的人在路灯尚未覆盖之前还偶尔会光顾秦家村……不少人都被逮住当场断手断脚的,后来等路灯普及之后就更没有人敢来这边撒野了。

  整体来看整个秦府体系下的人都很自然的融入到了新的社会分工之中,肖恒对于封建社会的改造似乎已经圆满成功了……

  ……然而肖恒的成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既有社会体系的破碎。

  正所谓大破大立,在经历过家破人亡的苦难之后,难民们天然容易接受新的制度。所以说很多时候在废墟上重建虽然看似成本高昂,然而却要比和平演变更加彻底,后遗症也更小。

  然而问题是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肖恒又不想当战争贩子,所以肖恒就吸收了一些后世搞和平演变的一些策略,在造船厂这块试验田上进行了先期的社会实验。

  而肖恒在造船厂的那些学生,就是这项实验的参与者和记录员。

  除此之外,肖恒还吸收了一些底层的、不起眼的小木匠来定期汇报整个造船厂内部的舆论走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