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三十二章 宣府黎明_大明正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琪儿,”杨牧云缓缓回过身来,“我是大明朝的官员,你是让我向你父王投降么?”

  “牧云,”元琪儿深深凝视着他,“今晚你虽占了一点儿上风,可你一定躲不过明天的。父王对宣府是志在必得。”

  “那我就在这里等着,”杨牧云断然说道:“去年我能够在京师打

  败他,现在也一定能守住宣府!”

  “杨牧云,你好......”元琪儿眯起了眼,“你一定要跟我作对到底,是不是?”

  “琪儿,”杨牧云叹了口气,“没有人生来是对立的,是你们要打,我守土有责,就只好奉陪到底了。”

  “杨牧云,既然你已决定了,”元琪儿瞪视着他,“那你还等什么,现在就杀了我吧!”

  “我不会杀你,”杨牧云摇了摇头,“如果我能够守住宣府的话,我会放了你。”说着转过身去,大踏步的出了屋子。

  屋外,林媚儿静静的站在那里,见杨牧云出来,轻轻一笑,“这么快?”

  “嗯,”杨牧云抬首看了看天,“走,去北门。”

  “你不休息会儿吗?”林媚儿关心的问。

  “鞑子的大军很快就要来了,”杨牧云握紧了拳头,“得赶紧准备如何守城,哪里还有工夫去休息?”

  “可你只带了七千兵马,”林媚儿说道:“城内除去老弱,能够战斗的不超过五千,如何能够挡住即将到来的数万鞑子大军呢?”

  “只要调度得当的话,还是能够多撑些时候的,”杨牧云显得很有信心,“只要援兵一来,鞑子就会撤退!”

  宣府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十七年,本来是朱元璋第十九个儿子谷王朱穗的封地。永乐皇帝朱棣即位后,削了弟弟的封地,在这里设置总兵官,以拱卫京师。宣府原来建有七座城门,形成以谷王府为核心的对称布局,严格恪守“帝九王七”的等级制度。永乐年间改为四座城门,东门名定安门、西门名泰新门、南门名昌平门、北门名广灵门。城内为一横一纵的“十”字形干道。城墙的防御性随着城门数量的减少而得到加强。不过城墙长达二十四里,以杨牧云带的七千人分派下去,每一里城墙的守卫不到三百人,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就算加上城内临时招募的人手,还是不敷使用。

  宣府的火炮只有区区十二门,均在四个方向的城墙上,每个方向只有三门。这让杨牧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京师之战时光德胜门就集中了不下五十门火炮。面对比明军更加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如果没有装备技术上的优势,是很难击退他们的。

  在宣府镇抚使邓希奕的组织下,宣府百姓披星戴月往城墙上搬运滚木擂石等城防器具。

  杨牧云心里默默念叨着,鞑子大军出现得越晚越好。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天刚蒙蒙亮,北方天际处一道黑线正快速朝这边移动过来。

  眼看越离越近,那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斡剌特骑兵。

  城内的人开始变得惊恐起来,“鞑子,鞑子来了......”

  恐惧像瘟疫一样染遍了全城,人人脸上变色。

  “大人,”邓希奕脸上的肌肉不住抖动,心怀忐忑的看向杨牧云,“鞑子过来了。”

  “让百姓们都蹲下,不许露头,”杨牧云沉着的说道:“把木板罩在头上护好自己,不许乱,谁要是敢胡乱走动,乱我军心,立斩!”最后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邓希奕不禁打了个哆嗦,“下官遵命!”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