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4章:逐日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_黑科技,从每日签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悬空平台上,有许多像天眼一样的大型聚光镜。

  阳光照射下,这些银白色的聚光镜,波光粼粼,熠熠生辉,很是刺眼。

  而在那些大型聚光镜的下方,以及地面上,则是布置着两个巨大的天线平台。

  “林先生,这是我们逐日工程的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它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这是我们的支撑塔。”

  总负责人杨中,先是指向巨型铁塔,然后再指向其他部分,热情的介绍道:“中间浮空的是我们的聚光系统,向下是发射天线平台,以及接收天线平台。”

  “它们的工作原理,首先是根据太阳高度角,来确定聚光镜需要倾斜的角度,等接收到聚光镜反射的太阳光后,位于聚光镜中心的光伏电池阵,会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能。”

  “然后,通过我们的电源管理模块,四个聚光系统转换所得到的电能,会汇聚到中间的发射天线上。”

  “再经过振荡器和放大器等模块的处理后,电能会被进一步转化为微波。

  “最后,只要利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将微波发射到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就能将微波整流,再次转换成直流电,直接供给负载。”

  林宇点了点头。

  逐日工程的基本原理,他早在之前就已经了解过。

  “杨老,逐日工程的接收装置,现在能够小型化到什么程度?”

  林宇忽然问道。

  “接收装置的小型化?”

  杨中愣了一下,旋即说道:“逐日工程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在太空搭建太阳能空间站,以此来解决我们国家的能源问题。”

  “所以,在小型化上面,我们并没有任何的研发,因为这完全背驰了我们的初衷。”

  话到最后,杨中也是有些疑惑。

  逐日工程,本来就是要往大了做,因为做小了,发电量太少,成本又高,损耗又大,根本就不划算。

  还不如直接在地面上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来的好。

  因此,对于林宇这突然询问的小型化问题,他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似乎感受到杨中的不解,林宇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杨老,我的设想是,等逐日工程彻底完工后,可以在卫星、无人机、汽车、手机等,大大小小的东西上,都加载小型化的接收装置模板。”

  “这样一来,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直接实现电量自由,无需担心任何续航问题。”

  林宇觉得,空间太阳能电站,未来就应该是一个轨道中的“太空充电桩”。

  就像现在的航天航空领域,任何一个发射的中小卫星,都需要携带庞大的太阳帆板才能进行充电,而且,充电效率还极其低下。

  这是因为当卫星运行到地球阴影区时,没有阳光的照射,所以根本无法充电。

  但是,如果有了“太空充电桩”的话,卫星就不再需要庞大的太阳帆板,只需要加载一个小型化的接收装置,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