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5 3000多位作者的SCI文章(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为……”

  魏兴思有些感慨许秋的工作效率,周一才刚刚提了个想法,周五实验结果就拿到了手,连文章架构也都已经规划完成了,怎一个快字了得。

  拉稀都没有这么快。

  当然,许秋两个工作进展能这么快,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执行力高,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半透明器件这个方向的因素,表征测试相对简单一些。

  显而易见,不同领域写文章、发文章的难度,需要的工作时间也不同,半透明器件这个细分方向就是比较省时间的。

  因此科研工作者们之间在比较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同一个领域内部进行PK。

  不然你一个做钙钛矿的,或者做石墨烯这种容易发文章的,去和一个做高能物理方面研究的,肯定是没办法比较的。

  像高能物理方面,尤其是涉及大型的仪器,比如粒子对撞机之类的研究,可能需要几百上千人一起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开展一项研究。

  比如,2010年,有一篇发表在PRB上的文章,正文22页,其中12页都是作者和单位的名单,作者数量有3000多位,工作单位有184个……

  他们一起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用ATLAS探测器记录的质子-质子碰撞的首次测量结果。

  这也是目前为止发表的SCI论文中作者最多的一篇。

  这种实验都是连续不停测试的,许秋猜测他们应该是类似排班形式的进行测试,比如三班倒,四班倒,每组人负责测试几小时,一共有三千多人参与了测试,没办法区分谁的贡献更大,因此就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直接列了上去。

  人类社会越是发展,想要探索认知的边界也就越困难,越需要整合全体文明的力量。

  在科研方向,已经很难出现曾经爱因斯坦、牛顿那个时代,一个人镇压整个领域的情况。

  就算是单独的细分方向上,都是好多个课题组在百花齐放,团队合作、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

  韩嘉莹,J3的工作已经收尾完成,目标期刊AEM,打算今天下午投出,随着不断的练习,学妹现在写文章的速度也渐渐提上来了,两周的时间就爆肝出一篇Article。

  邬胜男,m-ITIC体系的文章已经投出,目标期刊JACS。

  这是首个对ITIC体系进行侧链修饰的文章,仅修改了侧链的位置,就把器件的性能从10%提升到12%。

  其实,在这个时间段,博后学姐这个工作的新意不一定能够的上JACS,毕竟之前IDIC的工作也是侧链调控,但又没有其他可投的期刊,AM、AEM投的太多了,投弱一区CM、JMCA这些期刊又觉得投低了。

  而EES的话,组里相对投的比较少,这是因为相比于AM、JACS,同档次的EES更喜欢收综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