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6 主动的妹子(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表在《自然·材料》上,其实就是梁浩贤的手笔,那篇论文他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

  臧超军和卢长军,分别是中科院以及清北大学的教授,年龄也50+,因为两所高校和研究所就在津城的隔壁,过来比较方便,所以来的比较早,下午龚远江就在招待他们两人。

  他们两人各自带了一位男学生过来。

  接下来,是两位“杰青”级别的教授,分别是川大的郑笑,还有京航大的鲍原友,郑笑是自己一人过来的,鲍原友也带了一名男学生。

  最后,是唯一一位“青千”,魏兴思,对他来说,桌上的其他老师都是大佬,“帽子”级别都比他高。

  尤其徐正宏甚至有望更近一步,成为院士。

  国内的两院院士总数非常少,还要照顾到各行各业,科学院和工程院各自800人左右,基本是一个老人“上去”,才能有一个新人上去,大多数研究者都止步在了院士后备役,也就是“长江”学者。

  对许秋来说,整张桌子上,除了魏老师外,他一个人都不熟悉,不过他也不在意,他今天就是来蹭饭的,领略一下津城的菜。

  不算之前做火车经停过的几分钟,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津城。

  虽说现在交通发达,不论是在国内的哪一个城市,都可以吃到各大菜系的菜品,但地方还是保留有地方的特色,有些特色菜,只有在原产地才能吃到那种味道。

  许秋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桌子人除了Bazan的助理外,其他人都是男的,那个助理看起来,多半不是正统的科研人员。

  也就是说,一桌子搞科研的人,都是汉子,没有一个妹子……

  其实,研究生里男女比例虽然失衡,但也没有夸张到十几比零的程度,大概在2:1左右。

  只是这桌子上的都是头部玩家,而女性想在科研圈里混出头来,确实非常的困难。

  魏老师课题组里,阴盛阳衰是一个特例。

  很快,服务员开始上菜、开酒,同时介绍着菜品,“八大碗”、“四大扒”,名字听起来还挺响亮的。

  龚远江这边准备了红酒、啤酒和白酒,红酒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啤酒是勇闯天涯,白酒则是五粮液,不过只有两瓶,由几位老师分着喝,学生就轮不上了。

  桌上另外几个学生都选择了啤酒,许秋也就跟着选择了啤酒。

  饭菜味道吃着还不错,到了中场,魏兴思朝许秋使了个眼色。

  许秋会意,开始朝几位老师敬酒,和元旦课题组聚餐那次差不多,只是这次是客场,不需要轮着多次敬酒,敬一轮就好了,老师们也都很随和。

  学术圈就是花花轿子众人抬,说不定哪天文章就到了其他人手里了呢,结个善缘,混个眼熟总归是有点用的。

  可能也会有各自的算计,尤其是研究领域类似的,不过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