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9 邬胜男:我要抱大腿(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点相关的文献,写一篇综述,最后是在综述撰写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一个和第三个任务都要去张疆进行合成,不过考虑到马上要放五一长假,做合成的话只能做到一半停下来,邬胜男就没有急着去张疆,而是暂时留在了邯丹,一边整理文献,一边了解课题组的众人。

  周三早上。

  韩嘉莹一共补做了两批器件,她的B4T-8系列分子的器件最高效率达到了%,并完成了器件的重复性实验。

  同时,她也一并处理着B3T-6系列分子的数据,之前为了快速把EES的文章写出来,这部分的数据都没有来得及处理,很多都还是原始数据状态。

  在此期间,许秋则完成了EES文章的最终版草稿。

  大多数SCI学术期刊的正文都是由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引言、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这些部分组成的,不过有些期刊会比较“特立独行”,弄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比如,有期刊会有“Highlights(亮点)”栏目,要求把文章的亮点直接列举出来,和关键词不同,这种“亮点”更加直接,而且可以写的长一点,比如写一句话,十几个单词。

  再比如,EES期刊额外多了一个“Broadercontext(更广泛的背景)”栏目,虽然通过字面意思可以大致推断出它是干什么的,但为了避免会错意,许秋还是翻阅了几篇其他人发表的EES文章。

  结果发现,其他人在“更广泛的背景”这里,都先是详细讲述目前细分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终回落到这篇工作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差不多就是把引言、摘要、结论缝合在一起,倒是有些像是CoverLetter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在别人期刊上投稿就要遵循对方制定的规则,许秋有模学样的写了起来:

  先是把PDI分子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一番,然后突出3D-PDI策略可以解决PDI高度结晶性问题,并且能够提供三维空间上的电荷输运,接着表明我们打破了PDI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最终再升华一下,提一句3D-PDI的潜力非常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关注。

  虽然许秋心里不觉得潜力有多高,而且他也不想进一步的研究,但落在文章里,还是要吹一波自己工作的。

  下午,许秋和魏老师改了半天文章,随后找学姐、学妹复查了一遍,晚饭后,文章投出。

  这次投文章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说起来,这也是许秋第一次投RSC旗下的期刊。

  组里RSC的模板是仿照文章最终出版样式的双栏排版,而非ACS和Wiley那样不考虑样式的单栏排版。

  而且,RSC旗下的期刊,会在文章插图和文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