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五章 搞定,收工(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的四个问题,都是要求许秋在文章中做出对应修改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不需要修改正文,直接在回复信中回答即可。

  比如,有一个审稿人问道:“这种材料在常规溶剂中的溶解度怎么样?”

  许秋记得他在正文中,关于材料溶解性能是有相关的介绍的。

  他找了找,果然在正文材料合成部分,有写道:“P2FBT4T-2OD材料在氯仿、氯苯、二氯苯等溶剂中具有优秀的溶解性能。”

  这类的问题就没有太多价值。

  审稿人问了出来,很大的可能性是他没有注意到文章中的细节。

  但也不能怼人家,许秋还是先感谢了对方的意见,然后把文章中对应的原文引用到了回复信中。

  ……

  处理完审稿人的意见,还有最高效率的更新,以及材料更名的问题,也是需要说明一下的。

  这两点,许秋直接写在回复信的最前面,告知编辑:

  “我们在文章投稿期间,器件的最高效率进一步的提高至%(高亮标注),同时我们决定把P2FBT4T-2OD这种材料命名为PCE11。”

  效率的具体数值,他在现实中还没测出来,索性就先随便填了一个,用高亮标出,之后再改。

  当然,对应的文章正文中也要改,不过他没打算大改。

  他准备把今天要做的器件,也就是预期超过11%的效率数据,单独列出来。

  也就是在原先的光电性能参数表格中新增一行,把最高效率填写进去。

  同时,声明是投稿后单次实验中得到的最高结果,这样就不用进行重复性实验了。

  毕竟,按照AM的要求,要重复做五批、十批以上的器件,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除非动用模拟实验室。

  但许秋比较谨慎,他觉得模拟和现实分的清楚一些比较好,不想把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实验数据,直接用于现实。

  因为用一次,就会用第二次。

  这种事情做的多了,日后会有潜在的风险。

  要是被人发现了异常,解释起来,总不能说自己在梦中做的实验吧。

  至于材料名称的变更,也是比较麻烦的,正文文本部分、图表之类的,都要随之更改,统一变为PCE11。

  他把能改的部分都改掉,不能改的就先标高亮。

  ……

  大致写好了意见回复,许秋看了下时间,离退火结束还差十分钟左右,便和陈婉清交流道:

  “学姐,怎么样,审稿人的意见看完了,有没有什么感受。”

  “这篇AM稳了啊,你收到的意见,都很好改,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建议直接发表的。”陈婉清羡慕道:“想想我投出去的文章,都是命运多舛呐。”

  “是吧,”许秋摸了摸头,笑着说道:

  “对了,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审稿意见要求补充实验操作部分描述的。”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