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7章 新的生活_明朝第一公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里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只是后来各家各户人口增长,朝廷赋税每年增加,就开始渐渐入不熬出了,还不许农户子弟到城里打短工,只能给当地的富户当长工,遇到个收成不好的时节,官府下来催得紧了,只得靠卖农田勉强度日。

  日子久了,李家就这样沦落为赤贫之家,只是田地没了,税赋照样年年得交,逼得一家人干脆卖身给村里的秀才,起码勉强得以温饱,李老哥不愿意给人家当奴隶,就偷偷跑到城里当了一个水手。

  类似李家这样的事情,在整个南方可谓比比皆是,官府只要满足朝廷规定的最低赋税,对于土地兼并之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朝一年税赋还不过南宋时的六分之一,可想而知,那些钱都流入到谁的腰包里,农民为何处境艰难,到处都是流民了,盖因实在是被官府逼得狠了,农户即使饿死也不想当个小商小贩,因为地位太下溅,唯一的读书出路就会因此断绝。

  太祖皇帝朱元璋出身赤贫,他的理想就是小农社会,最好是鸡犬声相闻,村村老死不相往来,在位期间,最得意的就是不花一分钱养了几百万军队,可惜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勇猛善战的军户,早就和普通百姓无异了。

  家家户户都要落实徭役和赋税,就连修建万里长城,都得全国各地每家做好城砖,然后运送到北方,最终劳民伤财,而贵族阶层牢牢把持天下百分之七十的财富,而天下赋税却完全压在农民头上,各地流民成灾也就不难理解了。

  “唉,家乡听说大人这里二年免税,第三年起,永远只征收三成粮食,只要出生一个娃子,不管是男是女,都会给十亩地,还会立下死契,土地世代属于百姓所有,闹得全村人都逃过来了。”

  李老哥神色感慨,就算他这些年月钱丰厚,早就养活一家老少衣食无忧,还是忍不住为乡亲们开心。

  张梁心中一跳,不过随即放下心来,就算南方逃过来百万百姓,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如今整个国家人口突破亿万,各地官府巴不得流民都消失不见,哪还会阻止?

  说着话的工夫,船队渐渐在海岸边停住,然后两艘两艘的靠近码头,张梁告别指挥船队的李老哥,迫不及待的,带着护卫乘坐一艘小舢板上岸。

  此刻码头一片繁忙,到处都是行人,搬运货物的伙计,下船等着登记造册的流民,被一身粗布军服的官兵维持次序,泾渭分明的一左一右。

  一座新修的城墙把海岸边阻隔,码头这边都是一片片高大的砖瓦房,各家商铺上头悬挂着各式招牌,最新奇的就是两座最大的三层阁楼,金漆牌匾分外打眼,一个写着平安港海关,一个写着商业协会会馆。

  跟在张梁身边的还有旅途中结识的两位姐弟,张梁怜惜她们年纪太小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