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图谋关中_步步生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何担心、任何考虑,都不会瞒着杨浩。

  丁承宗谈的就是童羽,在丁承宗看来,一份结义之情实不足以束缚豪杰,赵匡胤有义社十兄弟,十兄弟之间的感情也不是假的,赵匡胤更不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可是天下一定,赵匡胤便果断地用了一招“杯酒释兵权”,这才稳定了江山,全了兄弟之义。如果当初对他们不加约束,即便他们自己没有反意,围绕在这些将领身边的人,为了一己之利,也会制造种种事端,酝酿兄弟间的不和,制造谋反的锲机,一旦骑上虎背,未来的路,是由不得自己的。

  丁承宗是商人,做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自然懂得如何笼络部下,却更知道,要保证部下不贪墨,不生野心异念,并不能仅靠示恩「猪头解铺的徐穆尘当年若非对老父忠心耿耿,也不会获得那么大的信任和权利,但是没有约束的权力,以及丁家成为霸州首富,而他垂垂老矣,却终不过是丁家一个手下人的不平衙感,最终还是使他走上了邪路。

  身居上位者,必须要能驾驭他所用的人,不管他是一只狗、一头虎还是龙,都要套上辔头,不能让他做脱缰之马。

  丁承宗担心的是,小六本是霸州一痞,而如今却是一方统帅,他与杨浩是结义兄弟,可这么多年来,聚少离多,常年在外,如今威权rì重,独领一军,此番收复陇右,对他如何进行安排,如何加以约束,一个处置不当,就算小六不会怀怨,他那些从一开始就聚拢在他周围,不知杨浩为何物的部将们肯服么?

  杨浩居其位而虑其事,对此其实并非没有考虑,他也认为,相信完善的制度,比一味地依赖人的自觉和品xìng更牢靠,不过对这件事,他并不如丁承宗顾虑之多。丁承宗毕竟是一个商人出身,虽说心思缜密,事无巨细,不过这也限制了他的思路和心胸。

  杨浩以为,小六和铁头虽常年领军在外,但是一直就没有脱离过他的控制,情报、粮草、军伍的发展和训练,种种方面,背后都是他在支持和提供,如今又因宋军的围剿被迫离开了巴蜀根基之地,流落到了陇右草原,他的兵势再强大,眼下也不足以自立山头。此时取陇右,足以让这匹放养于外的野马套上嚼头,渐渐纳入体制之内。

  丁承宗见杨浩已考到此事,便也放心了,他之所以和杨浩说这番话,倒不是怀疑小六,也是出于防患未然的心态罢了。不过对如何安置小六,兄弟俩还是很认真地计议了一番。

  “小六,这几年你独自在外,与铁头两人,单枪匹马而赴巴蜀,转战巴蜀,牵制宋军,为我河西大业,立下卓著功勋,而今,又能为本王带出五万jīng骑,功莫大蔫。木恩、木魁、张崇巍,皆我开国功臣,独领一军,馈守一方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