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五章 朱祁钰 三_相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案上。

  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官员的奏折和公文先要送去通政司,经过审核之后才能递到内阁,然后是司礼间,最后在是皇帝那里。经手的环节实在太多,耽误事不说,知道的人多了,说不好又起波澜。高凌汉毕竟做了将近十年封疆大吏,朝野中座师同门同年门生不知道有多少。而且,此案还牵涉到太仆寺,怕就怕那些人一搅,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都察院的言官们干的就是弹劾官员的事情,没事都想找些事来,鸡蛋里必须挑出骨头。不如此,如何显得出他们都是品行高洁的正人君,不如此,如何显得出他们的本事

  所以,这份折子一到御吏台,清流一片大哗,直接递到景泰帝这里来。可以想象,明日早朝,他们那边不知道有多少弹劾高凌汉的折子如雪片一般飞过来。

  于谦乃是兵部尚书,可他还兼任着都察院子左都御使一职,这也是他在这里的缘故。

  景泰帝:“吴鄞,你是司礼监首席秉笔,此案你怎么看”

  听到皇帝问吴鄞精神大振:“万岁,奴婢觉得,此案还需斟酌。”

  是的,案情重大,可以说整个陕西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牵涉其中,需要斟酌拿捏好了。如果案子办得一个不好,搞不好就牵扯到其他北方省份和太仆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拿下官帽,甚至人头。是的,正如申桂方才所说,表面上看来马政一案似乎只关系到陕西一地。可万岁爷登基不过一年,这朝里朝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向太上皇,未必跟今上一条心。

  怕就怕他们把这桩案子来个扩大化,搅出大风大浪来。

  到时候,这邪风儿一大,浪头说不好就扑向万岁爷了。

  对的,说不好陛下就有这个心思。

  否则,铁证如山,他老人家直接下旨拿人,还用得着和于谦和申桂讨论

  于尚书如今最得皇帝信任,可以说,万岁爷能够登基,全凭他的一己之力。北京保卫战大捷之后,他的威望也是极高。

  但凡有奏折递上去,无不准了。

  可今日皇帝却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表态。而司礼监掌印太监申桂却一直说此案不能太操切。他贴身侍侯天子,自然知道皇帝心思,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于谦是一个刚强正直的人,听到吴鄞这么说,立即喝道:“吴鄞你这说的是混帐话,什么是斟酌,如何斟酌老夫却想不明白,国法如山。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治法必严。依老夫看来,陛下可立即下旨,令徐珵将相关人犯解送朝廷,交三法司会审,将此案查个清白。”

  “只陕西一地就有三十四名大大小小正印官牵涉马政弊案,国朝七十年这还是头一朝。陕西一地有问题,山西、北直隶、辽东呢必须彻查,休叫一个蠹虫逃出恢恢天网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该杀的杀。否则,百官不服,天下人不服”

  这话说得已是杀气腾腾了,于尚书一脸铁青,怒视吴鄞。

  所谓三法司,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乃是明朝中央三个司法机关的合称。

  三个机关在办案的时候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刑部掌管案件审判,大理寺是慎刑接机关负责复核。而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三法司各司其职,又相互监督牵制,以保证案件的公平公开公正。

  相爷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