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一战松山_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点锁定了松山阵地。

  各后勤部队也没有闲着,医疗、运输和通讯传递人员,第一时间迅速就位。

  怒江江防东岸!

  借着弥漫怒江的大雾掩护,82团一营从林子里悄悄的跑了出来,在江边迅速布置渡江强渡器械。

  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一营三个连400多号人全部顺利过江。

  没有爆发战斗,一切都悄无声息。

  一营的士兵也没有立刻进攻,而是选择了就地隐蔽保持静默,或是趴在地上又或者江边树林。

  剩下的两个营紧随其后,井然有序地开始渡江。

  82团这次选择的渡江位置,并不是开始设定的主峰前沿,而是距离松山堡垒群比较远的外围。

  一个位于松山山脚下,名为竹子坡的小阵地。

  这个小阵地并没有修建永备工事,距离主峰南天门超过800米,常驻的日军也只有一个不到10人的小分队。

  如果说的具体形象一点,这就是个松山堡垒群的外围观察点。

  从这个方向登陆优势在于远离主峰,渡江并不会遭遇太大的压力,即便把所有人全都送过江,也有足够的地方来站脚。

  缺点比优点更明显。

  那就是不仅距离南天门主峰很远,就连其他6个日军堡垒群,最近的也要往前进攻三四百米。

  接下来要想把这些距离给拉近,那就注定了要面临日军的火力洗脸。

  用士兵的命,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而首攻之所以会选择这么远的角落,就在于这是钟彬被封云天给“打醒”后,针对松山特性所设计的新进攻方案。

  这个方案钟彬觉得非常优秀,总结起来像极了红色的打法——

  “农村包围城市”!

  也就是先从较安全的区域抢滩登陆,然后先清理外围的杂鱼日军,然后再一步步的向中间推进。

  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点一点的从外往里面剥。

  如此一来。

  既可以降低我方部队的伤亡,又可以给日军以一种压迫之态。

  等龙陵和芒市那边结束战斗,钟彬就能将更多的兵员调集过来,以合围之势清理掉松山6个子堡垒群。

  这也是钟彬整个计划的核心。

  只要松山现在所聚集的4个团,能够把松山之敌围困于松山之内,并尽可能切断与外界联系。

  当后续大军赶来之时,拿下六个指堡垒群一如反掌。

  等最后只剩下一个松山主峰之时,胜利也就唾手可得了。

  也就是说……

  现在聚集于松山的部队,虽然口头上被称之为主攻部队,实际上他们执行的仅仅只是“辅助”作战。

  正在前往龙陵与芒市作战的两个师,才是钟彬此时心中的真正主力。

  钟彬所设想的这个新进攻方案,相比一开始的进攻方案确实有很大进步,最少已经开始重视松山上的日军。

  可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亮点,只能说中规中矩,连可圈可点都打不到。

  由这个进攻方案所贯彻的松山战役,也注定了将会走向“国军战斗特色”,与日军在这松山上展开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国军打阵地战,素来以惨烈为名。

  松山这一战你这个打法,即便现在才刚开始第一战,结局也已经能够猜到了。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