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章 钱之道_明朝小相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全力推行宝钞,朱元璋下旨禁止民间金银交易,禁止实物交易,只要大于一百文钱的交易必须用宝钞,否则就会被治罪。

  很明显,老朱同志并没有金银本位的概念,宝钞想印就印,朝廷赈灾印宝钞,赏赐大臣用宝钞,外国使节前来纳贡也给人家宝钞。

  当初朱棣首次出征漠北,大胜而归,朱元璋一高兴,赏钱一百万贯,当然了,还是宝钞,而且是现印的!

  也不知道朱棣拿着一张面额一百万贯宝钞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在没有相应数量金银作为支撑的前提下,无限制地发行大明宝钞,立刻引起通货膨胀,最开始一贯宝钞等同于白银一两、铜钱一贯,可以折换米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至洪武三十年,一石米则需要十贯宝钞。时至今日,一石米居然要五十贯宝钞。

  宝钞迅速贬值,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朱棣只好恢复了金银和铜钱交易,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海外的白银逐渐流入,使得银子开始成为主要货币之一。

  朱棣只管骑马打仗,开疆拓土,但是朱瞻基性格缜密,而且因为他本就出生于战乱年代,对民间疾苦多有了解,他很不理解,为何宝钞上明明印的五十贯,却只能当做一贯来使用,这个问题曾经请教过很多人,但是,即便是当朝首辅杨士奇都无法给出答案。

  想想也对,连杨师傅都回答不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生,怎么可能会知道?

  “单单加印宝钞,只会让宝钞贬值,我说的大明的钱并非一成不变,指的可不是宝钞。”

  猛然间,朱瞻基眼前一亮,赶忙问道:“林兄能否详细说说?”

  “可以是可以,只是……”

  看到林墨的反应,朱瞻基当即说道:“林兄有什么条件,但说无妨!”

  “不是那个意思,”林墨为难地说道,“就怕一时半会说不明白。”

  “林兄尽管说来,在下洗耳恭听!”

  林墨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跟你讲了你听的懂吗?

  “朝廷大肆印刷纸币,必须有金银本位做基础,否则会造成通货膨胀,我刚才所说的大明的钱并非一成不变,指的不是货币,而是国民生产总值。”

  朱瞻基:……

  “我这么说你能听懂吗?”

  朱瞻基如实地摇摇头,说道:“听不懂!”

  “算了算了,”林墨摆摆手,说道,“不讨论这些了,国民生计问题是皇帝老子该操心的事,我们还是聊聊话本吧,黄兄若是喜欢,我把结局篇送你一册。”

  朱瞻基哪里还有心思聊话本,他现在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林墨的话,什么通货膨胀,什么银本位,国民生产总值,这些词汇虽然听起来都很陌生,但是有一种感觉,这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答案!

  想到这里,朱瞻基哪里肯罢休,正待发问,突然身后传来啪叽一声,好像是什么东西打碎了。

  纪纲装作一副惊慌的样子说道:“是小的不好,打碎了林公子的茶碗,真是抱歉。”

  林墨看着地上的茶碗,心说这两天够倒霉的,连着摔了两个碗,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朱瞻基此时正在兴头上,怎会担心一个碗,正待继续发问,突然感觉后背上有人轻轻拍了两下。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