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的投资方向_我的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没有维修价值的家电,光是把里面的值钱物件拆卸下来,就已经远远高过回收的价格了。

  总之,李忠信觉得,只有赚钱没有赔钱路数的买卖,那就是好买卖,更何况通过收废品淘到老物件和值钱的古董的概率很大。

  李忠信并不贪,他觉得,好的古董他能够收集到多少并不是目的,主要是从中获取的利润和价值,一些没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或者是古董,到了一定的时间,李忠信就会把他们变成钱,而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古董,李忠信则会把他们收藏起来。

  李忠信心中记得很清楚,后世到了两千年以后,国家也是允许私人建立博物馆了,到时候他能够在江城那边弄一家私人博物馆,那绝对是一件超级牛逼的事情。

  建私人博物馆的事情李忠信就是那么一想,他内心当中的实际想法是这些古董能够保值,如果他进行某一项大投资失败的话,他还能够凭借着这些古董东山再起。

  李忠信重生了,已经微微地煽动了历史进程,他也不敢保证,一定没有另外的人重生到这个时代,小心驶得万年舟,总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绝对是一件正确的选择。

  把一些肯吃苦的几个青年人扔到京城,让他们能够早一些看到京城的变化,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变迁,加上他这边今后的大力支持,这些年轻人将会成为他忠信公司的业务骨干。

  这次到京城,李忠信还特意到月坛邮市(这个时候只是有着这样的一个称呼,还没有成为邮市)看了一眼,这个时候虽然因为邮政部和一些资本利益共同体进行了一些小的推动,但是,邮票市场却是刚刚起步。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召开“一大”以后,即有三五成群的集邮者在京城月坛公园交换或买卖邮票,但成交不多。

  李忠信心中清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邮事业也迎来了大发展,来月坛公园交换邮票的邮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把这个地方称之为邮市。

  八十年代为什么最有金融性的投资产品是邮票,跟邮政部的推动有着绝大部分的关系。

  邮政部门当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富裕的部门,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最强的能力,就是银行都需要仰仗着邮政部门的鼻息。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中国人眼中邮票除了本身精美一些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这个东西既不能当钱花,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拿这个东西放到家中,绝对是一种浪费。

  可是,邮政部的人在这个年代都有钱,而且每次印刷邮票的时候,邮政部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分到邮票的。

  外国人有集邮的爱好者,那么中国人也应该有集邮爱好者,更应该有资本对这种好东西来进行投资。

  一些眼光毒的明白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