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胪,文字之惑(4400,感谢六月十九三四两万大赏)_诗与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当是自大得紧,依老臣之见,二甲都不够,三甲末尾也是勉强。”

  徐杰听得这个什么“崔学士”还是抓着自己不放,不依不饶的,已然不再多忍,开口直接说道:“见过崔学士,学生虽然才疏德寡,却也是从县试、乡试、会试一路考上来的,寒窗十多载,从来不敢懈怠分毫。崔学士若是觉得学生配不上进士之名,还请崔学士直接示下,学生若是有哪些地方配不上,自当满心惭愧,这殿试也当弃考而去。”

  翰林大学士崔然闻言,倒是不怒,反倒觉得正中下怀,捋了一下胡须,开口答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疏德寡,圣贤之言,乃君子之道,圣贤不通,便不知何为君子,不知君子,何以为官?此其一也。其二者,有圣贤方才有文,圣贤为文,立心立德,知古知今,知天地之浩瀚,知生灵之可敬。此乃学问之道,学问不通,又何以为官?”

  崔然说了一大通,就两个事情,一是说徐杰心中不知道什么是品德高尚的君子风范,二说徐杰不通经义,也就是不学古今,不敬天地生灵,没有学问。

  这也就囊括的四书五经里面主要的内容,四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有《诗书》《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中有道德,有历史,有宇宙天地,有万物生灵,有古人对于万事万物的解释等等……

  不通这些,何谈学问?

  老皇帝表情有些玩味看着徐杰,大概是等着徐杰反驳之语,有几分看戏的心态。兴许也是希望徐杰能证明自己,欧阳正的弟子,老皇帝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徐杰早已忍受了几番,只因为年纪不到,资格太浅,基本的礼节应该保持,不能任意妄为,此时到了两人辩论的时候,徐杰哪里还藏着掖着,开口便答:“《论语》有言,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此乃说孔圣人闻政之道,求之与,与之与?学生年不过弱冠,勤勉十几载圣贤,只为为国分忧,为民谋福。学士以高高在上之态,以人上人之心,数言学生有才无德,可有温良之心?德为何德?国士无双,乃何德所育?不外乎忠君之心,爱民之心。忠君者,学生自小深受熏陶,常听父辈之言,以命舍之,只为家国。父辈如此之言,也是如此之行,更是如此教导,学生岂能不忠?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祖辈世代为民,从来不曾出过一个显贵之人,学生得父辈余荫,方才从田垄而起,苦读了诗书。学生就是民,爱民不过就是爱己,何以又没有爱民之心?”

  徐杰几语,不卑不亢,你说我不通经义,我就来点圣贤经义,再把圣贤经义结合自己的事情拿来解释一通。圣贤之道,崔大学士想看的就是这些学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