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以诗为刀_诗与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而今皆称徐仲为大哥,其实也是这些老军汉在回乡之时,共同祭拜祖先立下了几番誓言。誓言内容不外乎精诚团结,共养老弱之类。

  徐老八,其实也并不是真的行八,只是活人里行八。这十八手的绝技,也并非就徐仲能耍,徐老八也能耍。

  军阵在前,堡寨之内,弟兄们生死不知,这武艺哪里还有私藏的道理。大敌当前,便是巴不得人人都能以一当百。

  这武艺,便也是在徐仲兄弟四人自己还没有练熟的时候,在那大敌当前之时,徐家镇的汉子们大多都在奋力去学。根骨悟性虽然有别,吐纳靠根骨,刀法学习靠悟性。高深招式也靠内力来支持。

  虽然军汉们良莠不齐,但是这十八手,大多也能耍几下,耍得一两招的有,耍得圆满的也有。

  徐老八就是除了徐仲之外,唯一一个还能把十八手耍圆满的。其余能耍上十几招是也有好几个,能耍七八招的也不少。

  不论能耍几招十八手,这些老军汉尸山血海里走出来,便是个个能拼命。

  其实这些老军汉,当年大多也都在徐家四兄弟麾下当兵,还有一手绝技,便是人人精通。便是那弯弓搭箭的射术,不论弓弩,皆是信手拈来。也是当年斥候与先锋的必备技能。

  而今十几年,不曾碰过强弓硬弩,也是因为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藏强弓硬弩。但是拿些猎人软弓上山猎些野味,也是不在话下的。平日里聚在一起吃酒,肉食买得不多,主要都是山中猎来的,家中养的却大多拿去城里换了钱。

  羊猪鸡鸭,肉质松散,城里人多买这些。麂子野兔锦鸡这种,其实卖不上羊猪的价钱,肉质太硬,难以料理,便是缺点。

  这徐家镇,终归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乡下镇子。过日子也是勤俭持家的秉性,奢侈便是完全谈不上的。

  真要说奢侈,也唯有徐杰一人相对而言奢侈一点。穿的衣服,吃的东西,用的笔墨纸张,还都会讲究一点。便也是徐仲不想徐杰在城里上学被人看不起,受人不待见。

  其实虽然只是这些小东西,稍微讲究一下,当真也是花费不少,绸缎衣服,上好的宣纸,甚至还有一支狼毫笔,哪里能便宜。便是一个上好的歙县出产的歙砚,便是几十两银子。若是再配一个徽州墨条,便又是几十两银子。县城一处偏僻一点的小院落,也不过这一砚一墨的价钱。

  但是徐仲就是舍得。甚至心中也念想着,以后去了郡城上学,那花费更是不少,人情往来,水酒诗会,钱就更成了一个数字。便是置办一身好行头,也是价值不菲。

  这才是徐仲口中所说要在河道里讨生活的原因,就是那“为下人”!

  穷读书,富习武。其实是很没有道理。多听寒门士子的故事,便以为寒门就是穷人,大谬矣。

  “寒门”之寒是其一,是比较富家子弟而言。寒门之门,才是重要的。门乃门第,门第就不是小家小户农汉穷人的意思。

  真正的穷人,哪里能读得起书?束脩,便是给老师的拜师礼。出不起适当的束脩之礼,拿什么求学?

  书,多来自耗时耗力的人工抄写。一本书就价格不菲,买不起书,还读什么书?

  笔墨纸砚,样样是钱,最差的也不是底层百姓在土地里刨食能负担得起的。还不说大多数连土地都没有,只能做租田地做佃农的人家。

  只要家中有书的,还能读书的,再没落的人家,再寒门,再穷。也不是底层百姓所能比的,卖祖宗留下来的书都能养活自己。若是连书都卖完了,那就再也称不上寒门了。没有书,哪里的门?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连赶考的盘缠都没有,还谈什么寒门士子逆袭。

  便是那些有钱人家愿意投资一些有才之人,愿意拿钱来资助别人赶考的。也不会去资助那些连家里祖宗留下来的书都卖完之辈。

  。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