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5章 434四位青年作家的“投名状”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

  方明华感到很无聊。

  虽然拿着笔,装作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其实根本没写几个字。

  他很讨厌这种报告式会议,听到冯木在主席台上念着有些干巴巴的文字,感到枯燥无味。

  哎

  还不如看你写的散文《滇云揽胜记》、《沿着澜沧江的激流》呢。

  再现了云南以及澜沧江边的风土人情。

  方明华正拿着钢笔胡思乱想,突然有人捣了捣胳膊,方明华偏头一看,是王安依。

  对方瞥了瞥眼睛,方明华才发现一个记者扛着摄影机正对着他们。

  赶紧拿起笔作出一副假装记笔记的样子,再一看另一边的铁拧,正专心的记着笔记。

  看姑娘那副认真模样,方明华心里不得不感叹。

  难怪人家后来能成作协主席呢。

  冯木的报告主要分两部分,对去年作协一年工作的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年作协工作计划等,最后获得一片掌声。

  下午就是对报告的分组讨论,所有体制内的重大报告都是这种模式,方明华更没有发言的份。

  会议第二天继续进行,现在是文学理论方面的讨论,气氛和昨天相比那就活泼的多。

  几位理事上台发言,从当今文学思潮、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各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有点紧张。”

  坐在后面铁拧低声说道。

  原来,大会组织者提前给他们四人打过招呼,要安排他们发言,谈谈文学创作方面的个人感想。

  其实四人也明白,这也是他们要当选作协理事的一份“投名状”,更确切像论文答辩。

  一帮文坛大佬们,听着几个后辈谈各自创作理念,讲的是不是好,某种程度上决定能否让他们也加入自己的阵营,甚至把接力棒交给他们,成为文坛真正有话语权的一人。

  四人正襟危坐。

  虽然铁拧在当今文坛上也是很活跃的青年女作家,也经常出席一些会议,但在座的都是大佬让她感到有些紧张。

  “有啥紧张的?”方明低声还说到:“你上去以,就把下面这些人当成冬天的大白菜。”

  “啊,这?”

  铁拧愕然。

  坐在另一边的王安依听了白了他一眼,那意思说你这家伙别把人家教坏了!

  等几位大佬级发言结束后,就轮到他们几个新人发言。

  “下面有请冀省作协副主席铁拧同志上台发言,交流创作思想!”在一片掌声中,铁拧走上主席台。

  克服了刚开始的紧张,铁拧发言还是很精彩的,她主要是从女性文学角度阐述创作理念。

  铁拧发表的小说像《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都是从女性角度着笔,很有点像后世的大女主文。

  发言完毕,获得一片掌声,铁拧下来也是满脸兴奋。

  紧接着上台的王安依,她讲的是城市文学。

  如果过国内哪座城市有自己真正的城市文学,除了燕京莫属申城。

  老舍、汪曾祺、邓友梅新一代的刘心武、包括现在风头逐渐开始旺盛的王硕,都是燕京城市文学的代表。

  能与之抗衡也只有申城。

  首推张爱玲,年轻一代的有王安依、严歌苓、《繁花》的作者金宇澄,更年轻的则是孙甘露,还有几位七零后八零后的作家,如卫慧、绵绵等。

  不过张爱玲现在远在美国,严歌苓也出国了,金宇澄现在还不太出名,七零八零后更在默默成长中,现在风头最盛莫过王安依。

  紧接着是舒婷,她讲的是诗歌。

  在朦胧诗代表诗人里,舒婷和主流诗歌靠的最近,她的诗歌里不像北岛那么晦涩难懂,反倒朗朗上口,又充满正能量,很受读者和诗坛大佬的喜爱。

  她能当选理事,也是对朦胧诗歌一种肯定。

  最后出场的是方明华。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