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5章 媳妇交代的任务(第三更)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丽关系非常好,情同姐妹。

  给多了姑娘也不要,方明华就用这种方式资助。

  “棠棠,丽丽今天说她毕业后去向。”方明华想起什么,说道。

  “她想去哪?”宋棠棠瞅了方明华一眼,明显对这个话题也感兴趣。

  “现在已经有两个选择,回国去燕大教书,还有就是留在伦敦,英国著名出版社海内曼已经向她发出邀请函。”

  “那丽丽倾向去哪?”

  “她没说,我也看不出来。”方明华如实回答。

  宋棠棠听了沉默了会,突然又说道:“明华,你去劝劝丽丽,让她回来,离家近点好,一个人在外漂泊总是让人担心。”

  “我去劝?”

  “对,丽丽听你的话。”

  “棠棠,我去劝不太合适,丽丽的心思你也多少明白一些,这种事我更不应该参合进去。”方明华提醒道。

  “我也知道你去劝不太合适,不过实在没办法。”宋棠棠幽幽说道:“我二姨、二姨夫为丽丽毕业后的去向忧心忡忡,他们都希望丽丽回国,毕竟只有这一个女儿,先让她回来,后面的事再说吧。”

  方明华沉默,转过头看着外面街道,轻轻叹口气。

  既然答应宋棠棠,方明华就琢磨怎么劝李丽,当然不能太直接,认识李丽时间也很长了,他已经感觉到,这个姑娘表面看上去很随和,其实内心非常倔强。

  看机会吧。

  第二天方明华一上班,刚刚喝了口水,主管诗歌散文组的副主编赵暮春就敲门进来,手里拿着诗稿。

  “方主编,这是燕京《倾向》诗刊给咱们寄的几首诗,你看看,我觉得其中一首可以作为主编推荐隆重推出。”

  《倾向》是燕京诗人西川为首燕大三剑客,还有欧阳江河、申城的陈冬冬自己办的民间诗刊。

  去年夏天,方明华去鲁院临时代课,找过已在《环球》杂志工作的西川,两人闲聊时候,方明华得知西川等人正在筹建自己的民间诗刊《倾向》。

  正缺乏资金,方明华就打电话让赵红军以公司的名义捐赠两万元,自己也捐赠了5000块。西川感激不尽,还邀请方明华加入他们的诗歌团体。

  后来西川就陆续给《延河》寄来他们内部诗刊里比较好的一些诗歌,很大一部分被采用,个别的像海子的那首《以梦为马》还是作为主编推荐隆重推出。

  这次赵暮春就为此而来。

  方明华接过诗稿,看了看,有西川写的《广场上的落日》,陈冬冬的《说出咏雨之诗的时候》,以及海子的《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这首诗也是海子代表作之一,后来被同样是诗人又是吉他手的张慧生谱曲,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演唱。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首同名歌曲《九月》,词曲作者先后自杀,最后只留下一个瞎子,和这首歌在人间传唱。

  哎

  赵暮春推荐的就是这首诗歌。

  ”行,这首诗同样作为主编推荐篇目之一,我来点评。”方明华很快做出决定。

  等赵暮春走后,方明华反复吟诵这首诗,最后写下一段话:

  这首诗《九月》通过时间的永恒流转和个人渺小短暂的对比来表现诗人的孤独感,把这种孤独感放在时间的无穷期和空间的无涯际中来表达……表达了诗人在绵长的时间流中体验到生命必将走向死亡的孤独感和独处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所产生的渺小感,有着对生命洞悉幽微之后的绝望,是一场痛苦的精神决裂,是对生命本身的绝望。

  “这让我想起唐代诗人陈子昂的那一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好了,就这样。

  方明华打电话让赵暮春过来取点评,突然又想到一件事。

  不是找李丽谈毕业去向的事吗?

  就以翻译诗歌作借口如何?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