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热爱文学的大学生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家在杂志社的职工家属院,但距离杂志社比较远,走路还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他没自行车,上下班全靠两条腿。

  进了家属院前面是一栋红砖五层楼房,看这样子还比较新,后面则是一栋筒子楼。

  所谓筒子楼又叫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前苏联的产物。特点为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一层会用着一个洗漱间,厨房——一般就一个煤炉放在门外,旁边堆放着蜂窝煤和大白菜。

  现在正是做饭时间,整个楼道烟雾缭绕,非常热闹。

  方明华小心绕过绕过一个个煤炉,到了东头自己的家,老妈张凤兰围着围裙正在屋里擀面。

  张凤兰今年还不到50岁,国棉六厂的职工早已经内退,留着短发做事干净麻利,看到儿子回来立刻招呼。

  “小华,下班了啊,今天做你爱吃的油泼扯面。”

  方明华穿越前就爱吃秦省的油泼扯面,一听这个立刻咽了下唾沫,不过却说了句:“是不是明丽回来了?”

  “对,今天周六嘛,你妹从学校回来了。”张凤兰边擀面边说道。

  老爸方长河有三个子女,方明华排老二,大姐方明梅顶替了老妈的班,现在是国棉六厂的纺织工人,早已经出嫁而且有了孩子。

  方明华还有个小妹叫方明丽今年17岁,刚刚考上西北大学的数学系那也是省重点后世的211,全家人都以她为骄傲。

  平时方明丽住校不回来,只是到了周末才回家团圆。

  正说着,就听到楼道里传来一个姑娘清脆的歌声: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歌声欢快。

  一个留着两条辫子,穿着碎花长裙凉鞋的姑娘迈着轻快的走过来,长得挺好看,瓜子脸大眼睛,背着黄挎包,胸前的校徽引人注目。

  正是方明华的小妹方明丽。

  “大学生回来啦?”

  “明丽,上大学好耍吧?”

  做饭的邻居们纷纷招呼起来,老妈听了更是一脸骄傲。

  看到女儿进来,一脸溺爱:“明丽,今天妈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油泼扯面。”

  “太好了!我最爱吃妈你做的面,嫽扎咧!”姑娘兴奋说道:“我爸呢?”

  “钓鱼去了。”

  方明丽洗干净手,立刻帮起老妈忙来,方明华看着没动——他不会。

  没过多久,老爸方长河骑着他那辆快老掉牙的飞鸽牌二八加重自行车,带着钓鱼竿和水桶也回来了,全家人开开心心坐在小桌子边吃面。

  “爸,妈,明天一早我就要赶回学校,有事。”方明丽边吃边说道。

  “啥事?”

  “早上我要去上自习,下午我还要参加文学社的活动。。”

  “唉你看看你,星期天也不在家多呆会。”老妈忍不住埋怨。

  “妈,你不知道,现在大家都很刻苦努力,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娃他妈,娃的事你少管!”丈夫方长河一句话,张凤兰也就不再说什么。

  方明华坐在旁边默默吃着面条。

  穿越到这时代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真真切切感到八十年代大学生身上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

  真是应了那句话:“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芒”。

  小妹又兴奋说起他们文学社的事,老爸在杂志社几十年耳濡目染也懂得一些。

  什么北岛、舒婷、《今天》杂志、伤痕文学

  这个时候,方明华都是默默吃着面条不说话。

  吃完饭,方明丽帮老妈刷碗后又说道:“爸妈,我和冬梅要去看电影,《好事多磨》,是龚雪和郭凯敏演的。”

  老妈这次倒很爽快,“去吧,注意小偷!”

  “放心吧,我是大学生啦。”方明丽回了句,又看着一直没说话的方明华:“哥,你去不去?”

  “你们两个姑娘看电影,我去凑什么热闹?”方明华笑道。

  “唉哥,你上次不是说,要和冬梅一块去看电影吗?”方明丽说着,还俏皮的向他眨眨眼。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