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6章 高建群和王硕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建群?

  这名字怎么听起来有点耳熟呢?

  哦,对了!

  方明华猛然想起,当年文坛上“陕军东征”五虎将之一不就是高建群吗?

  《最后一个匈奴》就是他写的代表作。

  讲的是秦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怎么把他给忘记了?

  立刻给他写信。

  秦北,《延安日报》报社大院。

  一个三十岁刚出头的年轻编辑,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正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改着稿子。

  “小高!有你的信!”传达室的王老头站在门喊道。

  “来喽.”高建群赶紧出门,从王老头手里接过一封信,竟然是西京《延河》杂志的!

  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封邀请函,特邀请自己5月4日参加在西京举行的中青年作家座谈会。

  邀请我?

  高建群有点懵。

  自己确实爱好写作,无论是在部队上当兵还是专业回地方都发表过一些作品,但大部分是诗歌或者散文,很少写小说。

  怎么会邀请我呢?

  而且还附有《延河》杂志社主编方明华的亲笔信!

  没弄错吧,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编辑,他不相信方明华会认识他。

  高建群突然想起自己认识的朋友,著名作家陆遥,当年陆遥还在延安的时候他们就认识,老交情了。

  他也知道,陆遥和方明华关系非常好。

  该不会是?

  高建群想了想,拨通一个号码,他知道陆遥现在正在铜川的一个煤矿医院招待所写小说。

  铜川距离延安不远太远,二百多公里,他曾经看望陆遥一次。

  “陆遥,《延河》主编方明华邀请我去西京参加一个创作座谈会。”电话里,高建群开门见山。

  “好事,你去啊。”

  “说实话,我现在在咱们省文坛上根本排不上号,大名鼎鼎的方明华怎么会认识我?陆遥,是不是你给方明华说的?”

  “对,是我给方明华建议的,他请了陈中实、贾平娃、京夫等,我想也把你邀请上。”

  “可我没写过小说,去不太合适吧?邀请的都是大作家。”高建群听到邀请都是当今秦省文坛响当当的人物,心里更加发憷。

  “你怕什么?没写过,可以去听听别人怎么写,好好学嘛你不是说你没爬过大雁塔吗?这次会议要组织,免费,不用你掏腰包。”

  高建群听了哭笑不得。

  既然如此,就去听听?

  没准真能学到点东西,咱也可以写小说?

  高建群的心突然热火起来。

  同样犹豫的还有燕京的王硕。

  此时的他正坐在沈旭嘉的宿舍里,他看着从西京寄来的信,手里夹着烟,犹豫不决。

  沈旭佳已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