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4章 “一生情 一杯酒,城古特曲”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沉吟了下说道:“要不就叫:一生情、一杯酒,城古特曲。怎么样?”

  “好!就叫这个!”吴厂长立刻拍手叫好:“我立刻找人给我们设计个版面!”

  搞定城古酒厂这十万块的广告费,方明华又联系了西京一家奶制品企业——秦俑奶粉,以8万元的价格将城古酒厂背面的那一页广告面卖了出去。

  方明华第一阶段广告扩展业务宣告结束。

  本来他打算杂志的底页也增加广告页,但经过仔细考虑觉得暂时不做,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也不能迈的太大。

  今天是方明华上任主编后的第一次编辑部大会,二十多个编辑坐在四楼的会议室,一个个情绪都很激动。

  乖乖的,才几天时间,方明华就为杂志社拉来18万元的净收入,这要卖36万本杂志才能挣的回来,而且这还是毛收入!

  如果折合成净收入,算算,得卖180万本!

  去年杂志社一年才卖出去将近150万杂志!

  今年单位的奖金、福利

  编辑们仿佛看到兜里又要多几张大团结。

  当然嘛,在座的都是文人,知识分子不能只想着钱嘛。

  今天还有一项重要的事项要宣布,新任的三位副主编人选!

  省作协聘任方明华为主编,方明华则聘副主编,为期也是三年。

  “同志们,根据我的提议,报省作协备案,现在我宣布:”方明华坐在主席台上,一脸严肃:“白苗,副主编兼任小说组组长。”

  “赵暮春,副主编兼任诗歌散文组组长。”

  “刘雪峰,副主编兼任文学评论组组长,下面由请三位上台领聘任书。”

  会场上立刻发出热烈的掌声。

  大家对于方明华提拔这三人为副主编,都不感到意外。

  原来的副主编兼任小说组长李天芳已经调到作协,专门从事写作,而原来的副主编兼任文学评论组组长王宇带着几个人去创办《小说评论》刊物,空缺的位置自然要由方明华的人顶上。

  而这些平时都是方明华比较欣赏的编辑,和他走的也很近。

  大会开完之后,方明华又留下三位副主编,四人开了一个小会,讨论研究新的编辑部成立之后的工作。

  “大道理我就不讲了,咱们拉来18万元的广告费,全单位的同志都很高兴,这大大缓解了杂志社财政上的压力,但是这不是根本。”

  “一本好的杂志最根本还在于你刊登的作品内容是不是精品,读者是不是喜欢。”方明华表情严肃:“这是咱们的立社之本,也是当务之急继须解决的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拿出来说说。”

  “我说!”白苗第一个发言:“要刊登好的作品,最快的办法就是向一些优秀的作家约稿!方主编,我建议要以编辑部的名义向刘锁娜、莫岩、马原这些新崛起的新锐作家写信约稿!就像你原来在小说组的时候那样。”

  82年方明华刚进入编辑部小说组任编辑,就利用各种机会向王安依、李宝存等人约稿,当然没忘记省内的陆遥等作家,当时《延河》刊登的小说质量明显提高。

  可惜他不久就调入任副主编专门负责诗歌散文组工作,诗歌起来了,但小说却又慢慢沉寂。

  连刘锁娜那篇《我别无选择》送上门都不愿意要,让《人民文学》捡了便宜。

  现在方明华听了白苗的话说道:“白苗,你的想法非常好,但力度不够大,像莫言、马原、刘锁娜这些新锐作家,向人家约稿的肯定不止咱们《延河》一家吧?人家凭啥不投《人民文学》投咱们《延河》?”

  “方主编,你的面子大啊。”白苗笑着说道。

  “别拍马屁!”方明华笑骂了句。

  其余两人听了都笑起来。

  “好了,好了,不说笑了。”方明华不想在这个方面开玩笑,他接着说道:”我的想法是,邀请国内一些中青年作家,到咱们西京开个文学创作座谈会,大家坐一起聊聊文学,顺便嘛,逛逛兵马俑,爬爬大雁塔!”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