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6章 公司招聘待业青年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一代国民神车,价格实惠而且也是经久耐用。

  要不,就再等等?

  方明华边骑车边想,不一会儿就到端履门十字的盛世图书公司,一上楼就发现楼道里排着队伍,年轻人居多,原来都是来应聘的。

  八十年代有一“多”:待业青年多。

  70年代末落实政策,几千万下乡的青年全都回来,迅速就造成了70年代末的80年代初城里四千万待业,当时就叫做待业青年。

  现在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经济形势蓬勃发展,这个问题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每年都有数千万新增劳动力,还有大批因为包产到户,挣脱了土地的束缚涌入到城市找工作的农民工,这让社会和政府感到头疼。

  所以,方明华看到这么多应聘的人并不感到多少奇怪。

  方明华边打量,突然在队伍里发现一张认识的面孔。

  雷学城!

  方明华认识他已经有好多年了,第一次还是在81年春天,方明华获得《当代》杂志社举办的诗歌大赛中获得第二名,在前往燕京领奖的火车上偶遇他。

  这家伙竟然逃票!

  后来聊了会才知道他是热爱诗歌的文学青年专门跑到燕京见自己崇拜的诗人北岛。

  后来又在82年元旦过后,方明华当时还是一名门卫值夜班,这家伙晚上带着一个小姑娘竟然跑到杂志社去偷书,结果被方明华当场逮住。

  不过这是教训一顿就放他们走,临走还把自己买的书借给他看。

  后来小伙子又借了几次书,后面就再也没来过。

  方明华好几年没见过他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到。

  雷学城也看见了方明华,却赶紧把头转向一边假装没看到。

  方明华本来还想招呼,看到他这样子微微一笑,就没说什么,擦身而过。

  招聘是由赵红军和宋棠棠亲自主持,方明华没有参合进去,说了自己只是投资,除了一些大的事项需要决断,这些具体事务他一律不过问。

  看着应聘青年们紧张的回答赵红军提出的问题,方明华感到有些无聊,就到公司的编辑室去找老金聊天。

  老金原来是《延河》杂志社的校对编辑,退休后被赵红军聘请到公司做编辑,因为养的那个儿子不成器,找不到合适工作娶不到媳妇,所以只好兼职。

  公司开业的时候,方明华曾经见过他一次,那时候老金见到方明华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丢人,但这次见到就大方许多。

  “哎呦.方主编,不现在应该叫你方主席。”老金笑呵呵的站起来和进来的方明华握手。

  “金编辑,看你这气色不错啊,越活越年轻。”方明华笑着说。

  “呵呵,是不错,身体挺好,还能再干几年!”

  当然不错啊。

  退休工资调了,公司每月给他的工资也涨到110元,这样算来一个月收入可以到200元左右。

  这在西京市也算高收入了!

  更重要的是,两位经理都答应,将他的儿子安排到公司里来去跑销售。

  自己这个儿子有些吊儿郎当,不过能说会道,跑社会经验丰富,经过公司面试竟然通过了!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所以这次见到方明华,就主动和他说笑起来。

  编辑室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几个,都是最近新招聘的,老金被委任为编辑室主任,干劲十足。

  两人闲聊了一阵,到了下班时间,老金要回家,方明华也不耽误人家,自己又回到副总经理办公室,没过多久就看到宋棠棠过来,显得有些疲惫。

  “招聘完了?”方明华关心问道。

  “嗯按照公司计划招聘20人,初步招了30人,我们将根据综合情况,再刷掉10个。”宋棠棠回答道。

  “初选名单里,有没有叫雷学城的青年?”方明华突然想到看到排队的那一幕,问道。

  “我看看名单。”宋棠棠拿出初选名单看了看,摇摇头。

  “没有。”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