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韩国人也要引进那本太空歌剧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篇长篇科幻在他们国内连载。”方明华笑道。

  方明华只是微笑不语。

  “纯粹是瞎胡闹,他们国家的人才不喜欢看什么科幻,尤其是这种太空歌剧内。”

  科技背景自然影响了韩国科幻果实的品种。如果说科幻作家是一棵果树,他所生长的国家是扎根的土壤,那么果子的甘美与否,土壤的养分起决定性作用。而果子的品种,则要看这片土壤适合生存哪种作物。不关心宇宙冒险,只关注人性本身,成为韩国科幻最显著的标签。

  看到方明华有些诧异的眼神,金东旭沉默了下才说道:“我懂日语,看过日文版。”

  “方先生,我非常喜欢看你这部科幻小说,写的气势磅礴,尤其是大汉帝国和高丽那场海战,打的那个畅快淋漓啊。”

  第二天早上,大家一块去早餐厅吃早饭的时候,方明华又遇到日本来的作家赤川次郎。

  正事谈完,两人就返回酒店,方明华回到自己的房间。

  “是的,不过和日本讲谈社签署合同的时候,上面注明日方在作者本人的同意下,可以修改小说中某些情节,这是日方所为,与我无关。”方明华一脸轻松。

  但与我无关啊。

  “估计是看小说其中某些情节不爽。”方明华笑着把书中某些情节简单说了一遍,惹得张先亮哈哈大笑。

  和日本以及中国相比,韩国人对科幻不太感兴趣。

  方明华立刻答应了金东旭的要求。

  “这个金东旭可真有意思。”

  不过这是人家私事,方明华自然懒得过问,就说道:“金先生,你想讨论哪段情节?”

  根据从日本传来的消息,这本在讲谈社旗下《周刊少年MAGAZINE》连载的科幻小说在日本国内大受欢迎,现在已经着手改编成漫画出版。

  韩国的科技树全部点在了电子通讯和医疗领域,在航天科技、基础科学领域着力甚少。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从60年代起,同样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理应同样诞生「黄金科幻」,可为什么没有?

  事实上,虽经济发达,但与欧美、日本、中国截然不同的是——

  张先亮正半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的文稿,明天是他的讲座,看到方明华进来好奇问道。

  可这位叫做金东旭的作家说要引进自己这部“太空歌剧”!

  难道就是为了这個情节?

  再说,伱就是一个小小的作家,又不像山本太郎背是讲谈社的主编,你说引进就引起啊?

  金东旭似乎看出方明华的疑惑,他说道:“方先生,请不要怀疑我的诚意,我是《韩国日报》社长金昌浩的二儿子。

  两人边吃边用不算很流利的英语聊天,聊着文学很快就聊到方明华写的《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说完又和金东旭点点头,转身离去。

  日本畅销书作家,尤其擅长推理小说。七十年代靠译本《幽灵列车》问鼎通俗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而初登日本文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写了《三色猫福尔摩斯》、《三姐妹侦探团》、《华丽的侦探们》一些列推理侦探小说。

  怎么没看见和日本作家赤川次郎两人用日语交谈过?

  “你们也要引进?”

  是这个啊

  方明华的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笑容,但语气依旧很平静说道:“这段情节怎么了?没写好?”

  方明华和金东旭沿着河岸继续往前走,方明华实在搞不清楚这个韩国作家要和自己聊什么?

  但金东旭开口着实让方明华有些吃惊:“方先生,我想和你聊聊你写的《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中的某些情节。”

  今天,金东旭却走在他们面前,用蹩脚的英语对方明华很有礼貌说道:“方先生,能和你单独聊聊吗?”

  虽然你说你是财阀的儿子,但没有官方授权,谁信?

  旁边的张先亮还是听懂这句话,笑着对方明华说道:“行,你们聊,我先去回去准备准备,明天还有我的讲座。”

  他看到坐在不远处的金东旭脸色很难看。

  哎,这两个人之间的小动作

  算了,不关我的事,还是准备听张先亮的讲座。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