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5章 西京文学院典礼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的青年军官,在西京皇城内修建的一座“讲武堂”。

  新中国成立后,改建整修,更名为“新城剧场”,现在归西京话剧院管理。

  方明华赶到的时候,好家伙,里面黑压压的一大片,都是文学院的历届学员。

  根据文学院提供的资料,这次文学提高班有80多人,但今天来参加典礼除了提高班,还有其他班级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大的快40,年轻的20出头,风华正茂。

  有八百人之多!

  足可以说明这个年代文学盛况。

  他进了礼堂准备找贾平娃他们,却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你好,明华老师!”

  扭头一看,只见过道边有个年轻姑娘向他走来,扎着一个羊角辫,长的小巧玲珑,看样子估计不满十八岁。

  方明华不认识。

  中学生?

  这年头,中学生爱好文学的比比皆是,许多以报考各大院校的中文系为荣,即便学理工科的,许多也喜欢诗歌文学。

  “你好,你是哪所中学的学生?”

  “明华老师,我早就毕业啦.我现在民生百货商店上班。”姑娘笑着说道。

  姑娘性格很开朗,她告诉方明华说她叫刘梅梅,市技工学校毕业,喜欢文学特别是现代诗歌,业余时间写诗,去年还在《延河》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小诗。

  “明华老师,我发表那篇《花事》您还给我点评过呢。”刘梅梅说道。

  “哦我想起来了。”方明华恍然大悟。

  他曾经读过这首小诗,写的很有灵性:

  我从种子中无尽的黑暗孕育

  在阳光包裹中成长

  我是一场花事。

  作者也很年轻才20岁,所以他亲自点评了下,没想到现在见到作者本人。

  看上去更年轻,怎么看就像个未成年。

  “你是文学院的学员?”方明华问道。

  “是啊,我是文学提高班的,我从《西京晚报》上看到西京文学院要招生的消息,于是就到市作协报名啦,没想到被录取。”姑娘显得很兴奋。

  “既然如此,又交了学费,那就好好学!”方明华鼓励道。

  “我会的明华老师,你会给我们讲课吗?”刘梅梅又问道。

  “会的。”

  “那太好了!”姑娘高兴的一拍巴掌:“您能给我签个名吗?”说完就从背着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日记本,递给方明华。

  方明华也没客气,从上衣兜里掏出钢笔,翻到日记本的扉页,刷刷写下几个字:

  “愿你是航船,在文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明华。”

  “谢谢,谢谢。”

  姑娘激动的满脸通红。

  “刘梅梅同学,我要过去下。”方明华指了指后面,贾平娃、陈中时还有李天芳一帮人在一起聊天。

  “嗯嗯,不耽误您时间了。”

  方明华点点头,然后就朝后面走去。

  “明华,你来了?”穿着一身西装还扎着领带的贾平娃显得很精神,笑着招呼:“怎么,和那个姑娘聊的很火热,看,看人家还瞅着你呢。”

  方明华转过身一看,果然看到刘梅梅正瞅着自己,看到他转身过来,急忙扭过脸假装看别处。

  “她曾经在《延河》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我点评过。”方明华解释道:“我觉得她在文学方面尤其是诗歌上挺有灵性。”

  “那你可要好好培养。”贾平娃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

  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别扭?

  这家伙就喜欢开这些不咸不谈的玩笑。

  懒得理他。

  请收藏:https://m.yunhai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